第一百四十章 扩军计划(第1页)

第一百四十章 扩军计划

一份《中华民国安徽**军编制草案》摆在了柴东亮的案头。()

自打辛亥**开始就波涛汹涌的中国政坛终于安生了一会儿,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十二月份的参众两院选举上,各省摩拳擦掌准备在中央政府谋取更大的利益和更多的话语权。几百个大小党派上蹿下跳,上海、天津、大连、芜湖???所有的洋人租界都成了党派活动的中心,柴东亮接党证接的手软,自己都搞不清到底“被参加”了多少个党派,以他安徽都督江淮巡阅使的身份,基本上都被授予理事、副理事长等职务。各个党派背后都有实力派的大员作为后盾,那些冲锋在前的大部分是社会名流和立宪派的元老,大家纷纷派遣特使往安徽军谘府把党证一丢,然后就在报纸上发表消息,安徽都督江淮巡阅使柴光华已加入我党,现担任某某职务云云。

这些破事儿柴东亮也懒得参与,各省代表都是訾议局推举的,而訾议局的议员又都是由满清原封不动接收过来,最多就是各省的都督在自己夹袋中再掏出几个心腹安排进去,这种选举就是一场糊弄老百姓的闹剧。

真正让他上心的无非就是三件事:扩军、实业、民生。

而扩军则是首当其冲的要务。北京临时政府还没有将番号下发各省,只是含糊的按照各省的人口给了编制。江淮巡阅使麾下四个师,柴东亮老实不客气的独占了三个师的编制,给江西的李烈钧就留了一个师的编制,至于赣军到底会养多少兵就不在柴东亮的考虑范围之内了,反正北京临时政府的裁军命令大家也都没当回事儿。只有担任南京留守的黄兴郑重其事的搞起了大裁军,把滞留在南京的各省的十几万民军改编成了五个军。

被裁撤的民军围堵在南京留守处讨要欠饷,把黄兴逼的几乎要跳长江,但是他也没办法,湖南才子熊希龄向洋人的借款三百万英镑给他作为裁军的费用,却被他给骂了回去,气的熊希龄在报纸上和他大打口水战,现在的窘境也只好让黄兴独立消受了。

柴东亮这里不存在裁军的问题,他倒是在大张旗鼓的准备扩军了,以前安徽只有一个旅的兵力,现在给了三个师的编制,虽然陆军部给的那点饷银只是杯水车薪,但是起码也算是认可了他扩军的合法性。

安徽军谘府成立了参谋部,因为暂时没有合适的人员担任参谋长,就让英国佬巴恩斯兼任了副参谋长,参谋长一职暂时空悬。陆军部次长徐树铮是段祺瑞的心腹智囊,他对柴东亮力拒陆军部次长一职的事情还是心存些许感激,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