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章 螳螂捕蝉(第1页)

第一百二章 螳螂捕蝉

看到这个年代世界上最精锐的部队,柴东亮深深的感到了压力。()安徽**军第一旅在民军方面已经战斗力已经算是顶尖的,两淮兵精在清末几乎是天下的共识。同等数量的话,除了在高级军官的实际指挥经验逊色于北洋军之外,无论装备还是训练水平以及斗志方面,都和袁世凯的北洋军相差无几。但是和廓尔喀士兵比起来,那简直是天差地别,单兵的战斗力方面的差距已经很大了,更不要提士兵之间的配合了。这些在英军中服役了五年到十五年之久的廓尔喀士兵,彼此之间的默契几乎是渗透到了骨髓里,他们原本不属于同一个部队,但是只要一个眼神的交流,就明白下面的战术动作如何配合。

柴东亮原本认为一个团的安徽**军军应该可以和一个营的廓尔喀士兵抗衡,现在感觉两个团能打赢他们就算不错了。安徽**军第一旅的官兵像是出匣的宝剑,锐气逼人,而廓尔喀人战士则早已千锤百炼的重剑无锋了,这种坚韧和沉静才是无敌之师应有的气质,相比之下,陆凯、邝海山等人显得稚嫩了许多。

中**队和列强之间的差距,不仅仅表现在武器装备上,更多的则是在军队的正规化和军人的素质方面。

但是索盘的一句话给柴东亮带来了信心,当年八国联军中的英**队,充当先锋的“华勇营”就是由一些目不识丁的威海卫渔民、农民组成的,经过英国人三年的训练,战斗力直逼精锐的廓尔喀军团。

三年的时间,英国人给予了类似于后世的传销组织那种家庭一般的归属感,给予了他们相对丰厚的待遇,给予了他们严格的训练,也给予了他们和英军同等的荣誉,打下天津城之外,英国特意订制了一批带着天津城门图案的军徽,作为给他们的奖励。

这些人平生第一次吃饱穿暖,平生第一次感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他们焕发了强大的勇气,每次战斗冲锋在前,几乎参与了所有英军在华的战斗。将刺刀和子弹,无情的射向同胞的胸膛

柴东亮为这些人哀叹,也为他们的行为不齿,为异族的利益屠杀同胞,不论有千百种理由,都是极为可耻的

但是柴东亮同时也受到了鼓舞,华勇营高度的军事素养说明了中国人是非常聪明的,即使是目不识丁的人,经过一段时间高水平的训练,同样可以成为精锐。

英国人可以给华勇营一切,但是有一样他们永远给不了,那就是作为一个人对族人那种本能的亲切感

华勇营和廓尔喀军团一样,都是雇佣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