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年的最后几天,太极殿上正在进行龙渊元年最后一次大朝会,长安城文武百官,算得上名号全提溜过来了,但此刻太极殿上的气氛却着实有点诡异。()
坐在龙椅上,李治看着御阶下跪着的那些来自天下各道的三十多位行军大总管,脸上挂着自认为最亲切的灿烂笑容,一双修目都眯起了一条线,看不见以往犀利的瞳子,此时的李治,无论从哪副角度看,都极有后世国家领导人视察基层的和善模样,单凭着这副慈眉善目的笑容,若去经商,肯定能卖了一票人。
这些行军大总管们,都是五大三粗的大老爷们儿,但似乎换了性取向,彼此间拥有心灵感应般,一股脑全涌到了太极殿,齐齐的给李治来贺新年了。
其中很多人,进京已经有数日,却到这时联合来请安,如今看的御阶下跪得黑麻麻一片一身甲胄的行军大总管们,很具压迫力啊,倒是颇让小李同学受宠若惊。
虽然已经早早递了述职报告,但这些行军大总管们,还是一个个向李治报告了各道布防和兵士训练,以及军政分离的状况。
每听一个,李治就频频点头,待见到虢国公张士贵之时,李治首次打断,笑道:“虢国公啊,说起来朕十年前下江南游玩,和老国公一见如故,后来更是有幸和老国公平僚人叛乱,如今想来却是还如梦一场啊,那时,老国公朕杀了第一个人,还是老国公教会了朕这战阵之上,不是你生就是我亡的残酷,老国公算是朕半个老师了。”
李治这一番话如果是私下里说,张士贵固然荣幸,但对这样征战一生的老爷子来说,仅此而已,但此时当着文武百官,天下各个封疆大吏,认他为半个老师,却是莫大的荣誉,即使以张士贵的曾经沧海,也依然感到受宠若惊。
赶忙抱拳恭声道:“陛下如此夸赞老臣,老臣实不敢当,这实乃为臣者的本份。”
“唉...”李治一脸笑意的皱着眉打断道:“老国公不必如此自谦,就说前些时候,大军远征辽东,老国公在绛州招兵,竭尽所能维持大唐远征军后勤不断,功不可没啊。你是父皇身边的诸葛武侯,如今父皇崩,你不替朕分忧,还让朕去指望谁呢?”
李治最后一句话,轻飘飘的脱口而出,而殿下百官,那些心思灵活的一干老国公们,却全都因此心中一紧,知道肉戏来了,陛下这是在指桑骂槐,借东家说西家呢。
大唐年间可没有什么罗贯中,更不可能有《三国演义》,虽然李治曾经想过再做一次文学大盗,可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他除了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