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一九八八年,那时候山西的煤矿产业发展的并不是很好。合资办矿多是亏空。那时山西轻工红红火火,经济高涨。
然则赵老板却是个异类,在众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竟将矿场办的有声有色。
矿区、煤田、开发、运输等等井井有条,规模宏大。一切运转整齐有序,各处青烟迭起。
当师徒几人见识到那浩大的工程,不由得咋舌称奇。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再看看那赵福贵,师徒几人都觉得他形象变得更高大了。这是一个家里有矿的男人。
赵福贵的骄傲得到了满足,不惜口水的给孩子们介绍着,什么煤-焦-铁-化的产业链,什么发展模式以及未来扩展方向等等。
他骄傲的阐述,孩子们却因为听不懂而没多大兴趣,唯独常国和听的有滋有味。虽然不懂,但总觉得这个胖乎乎的老板很厉害。不在于钱,而在于思想。
接着赵福贵带着他们参观了矿场,戴上安全帽下了矿井,走巷道。
一路上展示着自己这个矿场的恢弘,阐述前景美好。甚至还想着问了问常翻身愿不愿意来这里上班,开出丰厚的报酬。
赵福贵开出的报酬高达一百块,令常翻身无比的心动。孩子们也都跃跃欲试,为了表现自己可以胜任,纷纷攥起拳头展示肌肉。
然则都是一帮未成年的孩子,赵福贵办事认真,从不雇佣童工。以年龄不够拒绝了他们,态度很坚决。
常翻身十分想抓住这个机会,但低头一看这些孩子们,又犹豫了。
“再看看吧。”他叹了口气,自己能吃得了苦下井干活,但舍不得这些孩子们。自己答应带出来,总不能半途放弃。
赵福贵倒也没追着要他来,工人大把大把的,在他眼里从不缺人。问也只是随口问一声,并不放在心上。
越是深入,师徒几人越是发现这暗无天日的矿井里干活实属不易。工资虽然高,但危险系数同样很大。进进出出的工人扛着沉重的煤,个个脸上乌黑,看不出表情。
即便如此,要挣这笔钱的人依然比比皆是。在严重缺钱的时候,好好活着是一个奢侈的话题。肩上扛着责任,脚踩过的地方哪有坦途。
中午在赵老板的食堂吃的饭,赵老板是一个好老板,在吃喝方面也不亏待手下的工人。菜色虽然不是很多,但量够足,味道也还算不错。对师徒几人来说更是美味佳肴。
刚开始时几人吃的还有些矜持,但随着赵老板一句敞开了吃,馒头管够。几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