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的再次创业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挑战与当年公司刚刚成立开始相比甚至更多。
常国和很羡慕张朝阳,他刚到绍兴就去找了以前的朋友,得知张朝阳现在发展的已经很好,换了豪车住上别墅,身价好几千万。厂里的生意源源不断,机器将近百台。
这样让他有了信心,张朝阳当初也就是跟自己现在差不多大的年纪,那时候的盘子也不大,与自己差不多。再说人脉,大抵都是相同的。唯一不一样的是,那时候生意好,王仁贵那边的单子很多,是个香饽饽。而现在,生意已经没有那时候那么顺利了。
回到绍兴,这个熟悉的地方。离开的几年魂萦梦绕,再次回归,就连绍兴县都已经变成了柯桥区。当年开玩笑的说柯桥当年就是一个小村子,后来发展的那么好,说不定以后会变成一个市。这玩笑话,似乎都在逐步成型。
才不过短短的几年,变化可谓是极大。离开时还在挖地基的地方,如今都已经建起了高楼。柯桥变得像当时第一次看到上海一样。
常国和无限感慨,新中国发展的速度谁能想象到。以前看到外国人甚至有一点紧张,感觉比不过人家。但经过这些年,常国和对自己有了信心,更对自己的身份增添信心,我们从不差于人,我们自古以来就不差于人。
刚刚回去的那几天没时间到处走走看看,他先将厂子收拾起来。这个摊子是顾立春的弟弟顾立夏拉起来的,但是这几年没弄好,留下来的摊子只有几台老旧的小圆机。厂房也只是租在福全一个老板的老房子里,空间很小。
常国和把常道庚拉了过来,请了几个员工,重新创业的基础就这么渐渐地成型。
这一年,常国和已经三十七岁了。从1988年出门,那时只是一个半大小子,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在二十多三十岁的黄金岁月里享受过成功的味道。但又在最巅峰的时候猛然坠地,颓废了几年宝贵的时光。
随着上海那边第一个单子发过来,工厂开始正常运转。如今负责跟单的王培元也住过来,这几年他一直都在跟着一起忙,83年出生的王培元到现在也已经将近三十,没了当年那青涩,但对常国和依旧尊重。可是在尊重的同时,王培元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在做事的时候不再像以前那样言听计从,总是有自己的计较。
常国和想用自己的经验好好地跟他沟通,但是王培元也学会了固执己见,倔的很。就算表面应承了,私下里却依旧如故。于是几次下来,两人也时远时近。
一段时间下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