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通讯设备还不发达的年代,打电话都是奢侈。遥远的交流依赖于书信,还有就是电报。最令常国和印象深刻的两封电报分别在1992年的春天和1993年的夏天。
1992年开春,常国和就彻底的做出决定,他不去山东了,不做上门女婿。他要跟随三哥一起前往天津,再找新的活干。
为这事又跟常国地吵了起来,若不是嫂子从中周旋,两兄弟差点干架。
开春那会儿就接到了来自山东的电报,一连五封,催着他回去结婚。五封电报足见张家人的迫切,可常国和却没有答应,回了一个做出深思熟虑的决定后,彻底将这件事了断。
寄出信的那天正好也是他准备跟三哥一起去天津那天,临行前常安生老爷子还苦口婆心的相劝了一番。
“孬子,这么好的机会错过了就不会有第二次了。你好好想清楚,莫因为年轻草率的就定下。以后莫后悔咯。”
常国和却笑着摇头,表示自己以后绝对不会后悔。
他的坚定令家里人没法再劝,只好由他去了。常国和一向都是个有主见的人,决定好的事就像钉子深深地钉到墙里,除非墙塌了,钉子才能再收回来。
那天,他便跟着三哥去了火车站。他背着三哥的吉他,跟在身后,像是回到了小时候一样。这也是他决定去天津的原因之一,他一直都畅想着跟三哥一起打拼出属于自己哥俩的事业。
一开始去天津没有找到活干,他就住在了三哥的寝室,两兄弟挤在一张小小的床上。生活虽苦,但脸上总是挂着笑颜。
三哥有个同寝室的好友陈文杰,跟两兄弟关系都不错。
在常国和刚开始苦寻工作找不到的时候,他先给了常国和一个活计。
那天一大清早,陈文杰就冲进了寝室把还在熟睡的常国和叫醒,嘴里叫嚷道:“国和国和,我给你找到活了。”
常国和迷迷糊糊的醒过来,眼睛还发酸,可一听到有活瞬间就醒了。
这些日子到处找不到事做,可把他给急坏了。去年挣的钱除去给家里的那部分,自己留下的不多,几乎已经快要见底。
陈文杰见常国和那么激动,立刻有意的做出神秘的姿态,让常国和把自己的衣服给洗了,到食堂打了全寝室的热水,折腾了半个上午,才给他交代。
原来他弄了一车眼镜盒,让常国和拿着去卖,三块钱一个,挣多少都是自己装着,只要把进货的钱还了就行。
虽然被折腾了一顿,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