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悟在听到蒋家换上了蒋若依后,心里不知咋的,踏实了不少!他对这蒋家姑娘的印象不坏。
郑天悟和老婆曲妮说:“蒋家这孙女上了台,总比那三个儿子上了好,咱们可以喘口气了!”
“为啥?”
“不知为啥?我自我感觉。”
“我也莫名其妙对她有好感。”
这可能就是缘分吧,两口子对她有好感而又说不上来,他们哪里知道蒋若依就是他们的没进门的儿媳妇。
郑天悟说可以喘口气了,是对的,蒋若依已经成功的把对郑家的视线引到了在颜山东面的良家山上,这座山不是很高,稍加修整就是近百亩的土地,前后左右是树木,可以建上凉亭鱼池耦塘,把山沟一道道砌起来形成落差的瀑布……
蒋家人自然的把注意力投放在那里,也可以说蒋家的成败都在那里。
郑天悟也在西坡上征了一百亩的地,他和蒋家不同的是非常低调,厂房都建起来了人们还不知是那方神圣,生产什么产品。
郑天悟为了少找麻烦,他把基建交给了省城的一个建设单位,等基地建成后他才带着验收人员验收,一切都是低调而神秘,在颜山很少有人知道是谁家兴的土木,直到有人见到郑天悟出现在这里大家才恍然大悟,这座占地近一百亩地的现代化工厂是郑家的,怪不得郑家老爷子在时就一次次把窑炉卖了,当时还认为这是郑家怕了蒋家在自废缩小自已的产能呢!现在看来人家郑家打了一套秘宗拳让你看不到底牌。
当人们还在疑惑时,高大宽敞的厂房里己经建设完成了两座双机窑,人们那能知道,这浮法玻璃生产线出自郑天悟之手,当然这里面有于世德师叔和老爷子的心血,当郑子益带着三位长辈的心血让导师指导时,于光远导师震撼了,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浮发玻璃流水线,这包括了生产工艺、总平面设计、锅炉、厂房、管线和设备等,总计有三十六个大中型项目的设计,出身一个工农兵大学生之手是多么不容易啊,可以说这种攻坚付出了多大的心血。
于光远导师当时就拍板无私协助上马浮发玻璃生产线,经过半年的安装调试终于成功!颜山琉璃同行们都被惊着了,郑家己经转行进入了玻璃界,别看他和琉璃有一字之差但缺有天壤之别。
郑天庸当然不让了,他找到老二说:“这郑家改成玻璃你征求过我的意见了?”
郑天悟正在忙着统计订单他没有抬头,这让郑天庸更加恼火,他认为这是在蔑视他。
“我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