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子涵上班了,反而接触了社会,这是好事,从现阶段来看他很喜欢。
郑子益安排他分管产品开发和新颜色的发明,人们对他的热度过后那都恢复了正轨。
郑子涵又把精力倾注在了创作上,这是应国家一个重要外事单位的邀清创作大型灯工画,(江山如此多娇),郑子涵用了一个星期的构图,就紧张的进行了实地创作,他挑了据有中技职称的八位技师学院的学生给他打下,在科研大炉上进行了三天不间隔的吹制拉管,用了三天的时间把所用材料吹拉了出来。
郑天益出差回来后生气了,他说:“你可是国宝级的人物,累坏了咋办!”
郑子益立马让别的大师替换他下来,过后郑子益对郑子涵说:“哥,你这是在制造矛盾,万一从这儿走露了风声,都来找你制作咋办?谁都知道你的东西就是印钞机,明白我说的话吗?”
郑子涵似懂非懂,但他也知道他制作出的东西非抢了不可!他现在已经不是随心所欲了,似乎有条无形的线和人们隔开了。
倒是他爸郑天庸真有了心身自由,郑家大炉过去的高墙林立,戒备森严都让他统统打破了。
三道门统统让他拆除了,大门敞开着,一眼就看到大炉上干活的场景,这可是过去最神秘的地方,失去了神秘感倒是有年龄大的人,一阵心血来潮,跑到这儿和郑天庸切磋起琉璃的绝活来了!
李二哥的实榴、张吉顺的弥猴、顾初一的花球等等,这些老家伙都收山了,看到郑天庸在大炉上忙活自然眼谗,这些人会时不时偷着把家里跑出来这儿过把隐,但有一条谁的东西卖出后有一张卡给谁,自然是劳务费,这老家伙们家里都不是宽裕,自然尝到了甜头,每天都来干个两三个小时,这儿没有严格的做班,郑天庸还的好烟好茶伺候着,那有这么好事,这儿久日久之就成了老炉匠们切磋记忆的平台。
郑天悟佩服大哥,原先高墙林立戒备森严,总认为是安全的,可现在大门敞开任人参观买卖,就是成了个开放的前店后厂了,反而更安全,人气蹭蹭的向上长,这儿几乎成了炉匠会了,每天的人络绎不绝,淘宝收藏的人把这儿当成了捡漏,俨然成了个交易市场,也不知是那个媒体采访发到网上了,立刻成了网红打卡地!这是意想不到的,别看穿的普普通通的小老头可都是一等一的大师级的人物!郑天悟看着大哥一天比一天开心,自然高兴,他问大哥:“你喜欢这种生活还是铁山那种?”
郑天庸倒是哈哈爽快的笑了,他笑着说:“我那是被逼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