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年十一月的一天上午,王树茂特地抽出时间到潭门新港口去为黄书保送行。年近花甲的黄书保将要带着三十名学员去西沙。
“一路上要多注意点啊,设备都检查好了吗?”王树茂问。
黄书保声音洪亮地说:“放心吧,这次呀,让这些年轻人好好长长见识,看看我们老船长的本事。”
“呵呵,拿可别丢我们的脸呀!”符林笑着说。
黄书保拍了拍自己的胸膛,说:“老子就是闭着眼也能到西沙!”
“一把年纪了,还在吹牛。”王树茂调侃到,顿了顿,又说“还是那句话,一切都要小心。”
黄书保点点头,然后就上了渔船。岸上,送行的人们朝黄书保等人挥手致意。
“这次市里举办的‘南海航道更路经’传习活动还真是及时啊,要是再晚几年,我们这些老船长们都去了,就没人会了。”符林说。
“是啊,要不是我身体不太好,我也想带年轻人去闯闯啊!”王树茂望着远去的渔船,略有些遗憾地说。
符林:“我也多年没登船了,真羡慕书保他还这么有精神。”
如今,三人的生活轨迹不同,王树茂仍然为渔民生存问题而奔波,黄书保保持着出海的习惯,家里的养殖场也办得有模有样,而符林的厂子已经是潭门数一数二的了。但他们三个都对大海保持着无比的热爱之情,依旧不忘要传承潭门渔民的传统,希望能发扬《更路簿》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
黄书保的这次航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这个。此次的航行,黄书保将不会使用卫星定位系统,而是依靠他从父亲手上接过来的《更路簿》来确定航线。一路上,他将手把手教这些年轻的学员如何使用罗盘和《更路簿》来定位。
“这样的活动能多举办几次就好了,回头我得建议政府在我们潭门建立一个固定的学习基地才好。”王树茂说。
“对,到时需要的话,我还可以赞助点资金。”符林也赞同王树茂的想法。
王树茂突然想起一事,开口说:“书保家的振忠不是办了一个贝壳艺术品加工的工艺产业园吗?园中有个《更路簿》展览馆,还分为南沙馆、中沙馆等分馆。上次我去参观了下,还真是有模有样的。”
“可不是吗?他家那本祖上传下来的《更路簿》成了镇馆之宝。”
“回头我也把家里多抄的一份给他送去。”
此时,符林却叹起气来:“哎……”
王树茂疑惑地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