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生产改制(第1页)

八十年代初,潭门已经完成了生产改制。借着这股新风,渔民们的生产热情被激发得无比之高。

老渔民们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两三年谈的最多的是可以大展拳脚了。之前二十几年都是为公社和渔业大队干活,换取公分来维持生计,如今不再统派统销,各家自行承包渔船了。整个潭门到处都散发出活力。

在王树茂家,王承德正和几个老伙计在热烈地讨论着承包渔船的事情。王树茂也参与其中,不过他更多的是充当聆听者的角色,尽管他已经二十来岁了。

“承德,既然要承包,那就搞一条大的,我们几家人合在一起。”

“没错,我也认同长清的主意,你看吶,出海作业肯定要往西沙跑,大渔船不仅航行安全,还能增产。”

“亚荣你觉得呢?”

“话是不错,可大船的承包费用高啊,要是打不到鱼,可要亏大发了。”

“怎么可能打不到鱼?不是自吹,我们几个可是潭门数得上的老渔民了,还能空手而归不成?”黄长清提高嗓音说到。

王承德接着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既要保证能够充分发挥我们的生产力,也要在我们能够承担的范围之内。”

“对了,亚荣,你们家要是出海可以有几个劳力?”

“我一个,大儿子一个,小儿子估计还不行,才十二岁。”

“那就有八个劳力,承德家两个,我家俩,长清家也是两个。”符家昌很快就计算出目前四家人能够出海的人数。

王亚荣提出问题:“要是大船的话,比如原来公社里的那几艘大的机船,人数还不够。”

“这个可以解决,肯定不是谁家都能承包得起渔船的,大家伙都在组队出海,可以招人来干活,给他们工钱就行。而我们四家人就作为东家,鱼获四家平分。”

“嘿,这个主意可以。”黄长清拍手称道,一旁的王树茂也认同地点了点头。

“承德,亚荣,你们觉得如何?”

王承德和王亚荣互相看了一眼,随即都点头表示同意。

“那行,亚荣,明天我们两个就去找村长,商量一下承包渔船的事情。承德和长清可以开始找找有没愿意一起干的亲戚朋友。等渔船的事情定下来后,就可以准备出海的事情了。”

见到几个人都没什么意见,符家昌带着些兴奋的语气做出了计划安排。随后,他想起了什么事情,扭头对王树茂说:“树茂啊,你要是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也可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