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活动是海西县委县政府在全国到处招商引资的大潮冲击下采取的政策,为此海西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海西县双轮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领导小组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双轮办公室,由分管招商引资工作的副县长任办公室主任。
海西县还专门组建成立了招商局,招商局局长任双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又从城关镇抽调了一名副镇长到双轮办具体负责日常业务工作。
一石卷起千层浪,各乡镇各部门纷纷派出精兵强将外出招商创业,海西县报社办公室主任顾磊到南部经济发达城市的报社做起了记者,虽然没有引进项目和资金,但是达到了创业的目的,南方城市工作待遇好,工资较高,这名主任从此留在了南部,再也没有回到海西县。
海西县的经济状况确实不太乐观,人均工资不到八百元,县财政年收入不到贰亿元,乡镇地方财政供养人员工资都是省财政转移支付百分之六十。
有的乡镇教师工资发不出,导致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纷纷罢课,许多乡镇财政没有办法,有的向教师打了借条,有的向银行贷款发放工资才解决罢课的浪潮。
另一名副刊部主任因家里亲戚在西北省份经商,条件较好,任商业公司部门经理,也取得创业成果,掘得了第一桶金。
各乡镇各部门双轮干部大都创业有成,许多人引进了工业项目,有的是南方的化工企业需要安家,有的商贸企业要来投资办厂,项目多了,急需专门的场地和产业集中安置点,海西县委县政府决定设置经济开发区和临海化工园区专门用来安置双轮招来的企业,为此诞生了海西县经济开发区和海西县临海化工园区。
海西在海西县报社身兼三职,代理办公室主任,既负责采访做记者又负责一二版面校对,在几次的报社领导班子会议上,海西负责会议记录,还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如后勤水票等福利发放、接听电话,报社各种总结汇报的撰写上报等。
每个月报社额外发放海西300元钱,海西文化站长的工资是七百多元,加上三百元合计壹仟多元,对一个单身汉来说够用的了。
海西接到李副总编交给的双轮通讯撰写任务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拟了个写作提纲,通讯标题是《双轮之花开遍海西城乡大地》,开头根据那名招聘记者的一首双轮之花诗文作为开篇点睛之语。诗名为双轮之花,诗文如下:那日戴上双轮花,城乡大地放光华。只为创业项目引,海西干群把你夸。
虽然诗文平仄不对,但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