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版图不断扩大,持续夯实生态之基;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人心,保护与转型相得益彰……最近几个月以来,临海市深入践行中央领导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积极探索“绿色转型、绿色跨越”新路径。
黄海湿地,鹤鸣鹿舞。世遗名片花落临海,标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高度。
2019年7月5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自然遗产空白。申遗成功,是临海市践行中央领导生态文明思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硕果。
在绿色转型中,临海市以湿地申遗为抓手,争做生态建设的领跑者:初步建立起完整的湿地自然保护体系;出台实施《临海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积极引进湿地科研力量,成立临海海滨湿地研究院,建成中国黄海临海海滨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为区域湿地科研监测平台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高度重视湿地保护投入,临海市将湿地保护专项资金预算写入地方性法规,建立了湿地补偿制度。半年来,市级财政直接投入205.5亿元,主要用于改善城区整体生态环境、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中小河流治理以及河湖水系连通等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
目前,临海正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新*,持续优化湿地生态环境,将城市发展和湿地保护有机融合。同时,进一步放大世遗品牌效应,推动黄海湿地成为“共建共享、永续利用”的和谐遗产地,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全球生态治理贡献更多的“临海智慧”。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经典的旋律传唱不衰,歌颂我国第一位环保烈士徐秀娟。30年一首歌,“一个真实的故事”至今镌刻在临海人心底,浓厚的生态文化激励着大家接续奋斗,书写生态文明新篇章。
35年扎根滩涂爱鸟护鸟的研究员吕士成、饲养麋鹿33年的卢兴保、一心扑在造林事业上的三峡移民冯坤乔、矢志于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林业工程师田伟、39年义务守护“万鸟天堂”的于连富……临海“生态卫士”们用坚守与付出,演绎着这座城市的绿色传奇。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理念开花结果,生态意识在全社会形成更广泛的共识,生态文明建设步入良性循环,临海绿色发展底色日益亮丽。
千里海疆,绵延林海;播绿不停,久久为功。近年来,临海市举全市之力,实施沿海百万亩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