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这天,是12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上午八点,在海西县文化局三楼会议室召开了海西县停滞了多年的文艺调演动员会,会议由局纪委郭书记主持,文化局分管文艺和文化站工作副局长龙海坤作了动员部署,要求每个乡镇文化站上报调演节目不少于两个,其中以戏剧原创类节目为主,会议最后局长陆军作了总结性讲话,要求每个乡镇文化站秉持创新创优原则,按照分管副局长龙海坤的要求确保在12月底至少拿出一部好戏迎接2005年元旦和春节。
会议结束后海西县文化局按照惯例在县城指定大酒店招待了所有文化站长,酒席间几个老站长谈到文艺调演一事,他们为局里的决策部署纷纷叫好,西岗乡的民办文化站长喝多了酒大叫道,“谁是英雄谁是好汉,这次大家比比看!”,原来这位老站长文笔功夫非常了得,创作过大量有价值的剧本发表在戏剧杂志上,可惜是个性使然,和他同龄的老站长纷纷解决了身份和编制,最后就剩他一个人还是民办站长,就在12月初,一个在西港乡文化站上班不到两个月的年轻文化站长因县城文化站长退休被调整过来,海西县文化局领导班子也是考虑这名老站长的感受而作出的人事安排决定的。
回到青山乡文化站办公室,海西坐在办公桌前深思起来,心想我是学习中文专业的,撰写剧本应该是自己的强项,两个剧本至少一周时间才能完成,我得选好主题,结合当前青山乡文化工作实际,文物保护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题材,于是海西决定从青山古城入手,剧本名称就叫《古城春秋》,时间就定在现代某一天,地点就是汉江北某市青山乡古城村,人物设定了七个人,分别是春华:女,25岁,古城村书记,大学生村官;秋实:男,26岁,古城村村长,大学生村官;秋京:男,64岁,台湾投资商;秋父:男,69岁,秋实父亲;秋母:女,68岁,秋实母亲;李玉成:男,29岁,青山乡文化站长;刘书记:男,45岁,青山乡书记,剧本具体情节是女大学生村官春华回到古城村任书记,男大学生村官秋实回到古城村任村长,因为台商秋京回故乡古城村投资办学需要征用埋葬秋家恩人的那块土地,从而引发了春华秋实和秋实父母的一场纠纷和矛盾,导致秋实父母破坏古城遗址乱种庄稼的变故,秋京回到故乡古城村知道内情后,无奈秋实父母,秋京叔父婶子已经触犯文物保护法,被文化站长李玉成发现报警,正当现场一片混乱,矛盾异常尖锐时,乡里刘书记出面化解了矛盾危机,使得局面没有失控,从而赢得了台商继续投资办学、办厂,继而投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