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医学的灵魂(第1页)

脑外科病房外。

“妈妈,您不会有事的,菩萨保佑……”

辛晓琪一个劲儿抹眼泪,嘴巴里不停地叨着虔诚。

李荣誉想去安慰,却也不知从哪里开口。他下意识地转着轮椅,滑向护士站。

“您好!我是本院核医学科李荣誉,想了解一下辛伉老师最新的血液检查指标……”

“抱歉,检验科那边的答复是血样打翻,可能还要重新抽取。”

“血样打翻?重新抽取?”

“对!如果没有别的问题,我们现在开始忙了。”

“……”

见到忙碌起来的她们,李荣誉也不便勉强地问东问西。

他很快便给检验科交好的同事打了电话,嘱咐他关照一下辛副主任的血样标本,最好将能查的项目都补查了。说完这一些,潜意识告诉他,事情远不止这样简单。

至于具体原因?

在没有确凿证据前,他也不好去臆想猜测。

不过,脑海里倒是在盘旋着这些时日领略过的书目。

尽是些医疗前辈说过的话,还有一些与他身心同频共振的思维。

一段是郎景和院士说的:“没有人文精神的科技是破坏力,医疗技术尤其如此。”

一段是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教授说的:“医学人文是医学的灵魂。”

一段是加拿大临床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医学活动家奥斯勒说的:“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在这个使命当中,要用心如同用脑。”

还有一段是被誉为现代医学之父的威廉?奥斯勒说的。

他认为医学教育过程时刻离不开人文教育,“由病人开始,自病人引申,于病人完成”,这三部曲,精准地阐释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理念。

21世纪以来,全世界科技进步的速度创造了奇迹,但这个奇迹也带来了某些方面的遗憾,即:物质淹没了人性,科技代替了人文。

今天的智能机器人走向了各个领域,但它永远是机器,永远替代不了人。让智能机器代替医生,让医生远离了病人,这将是莫大的悲哀。

走过弯路之后,我们需要校正方向,那就是回归人文。

怎样才能实现医学与人文的完美结合?要靠培养大批既有高水平医学知识技能,又有丰富深厚人文知识的新型人才来完成。缺少医学人文素养的医生,在行医路上,有可能短时间内走得快,但他很难走得远。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