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老师无语,的确,她也想不到更好的说辞来说服这个倔强的少年,古人云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虽然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是,真的只有读书高吗?好像也不尽是,像她自己,研究生毕业,对古文语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对于《史记》与《离骚》,先秦诸子的各种著述,她都是信手拈来,但是,自己其它方面呢,地理知识,人文知识,甚至一些很简单的生活常识,她却是一窍不通,常常惹人笑话。姐姐只是初中毕业,现在做生意,无论是收入,还是对人生的常识,都比自己只高不低,学历,真的能代表能力吗,真是能代表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的指数吗?像袁教授,这样的大科学家,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了世界上很多人的温饱问题,但一来中国又有多少个袁教授,二来,袁教授的科研成果,与其说是在办公室里完成的,还不如说是在实验室里完成的,而他的实验室,就是户外的试验田。他的每一次实验,都是自己亲自在烈日下完成的。也就是说,一步一个脚印,用实践行动来证实的。
晓清想插嘴,她也有些看不下去了,自古以来只有拜师的,没有拜生的,哪有老师求学生,请学生学习的道理?但谭老师阻止了她。谭老师走到百里清父亲面前,只问了一个问题:“百里清的事,您有什么看法?”
百父的话更是简单:“伢子大了,对他前程负责的人,只能是他自己。”老实巴交的农民,说的话就像是肥沃的黑土地,朴实却充满哲理。
谭老师回去以后,张老师马上询问结果如何,谭老师淡淡道:“百里清已经做好了决定了。”她没有说是什么决定,非常意外的是,张老师居然也没有再问。因为她知道,百里清的决定,要么不下,要下就一定比军令还管用,现在不管他下的是什么决定,是回校补习也好,是放弃学业也好,没有一个人再能够改变他的决定,多问无益,多说也是无益,所以,她选择了沉默。不过,从谭老师的脸色中,她可以断定,百里清的决定,一定不是回校补习,因为,在出百里清家之前,谭老师信心十足,而现在明显心灰意冷。
管他呢,张老师在心里对自己说,不管怎么样,百里清一定不会让她失望。但愿明年开春能看到他削瘦的身影。
张老师一直不解,百里清平时的成绩那么好,为什么偏偏没有考上大学?虽然他的作文题目跑了一点题,就算是个零分,也不至如此啊,而且看他失落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已尽了全力,而且对自己的表现还比较满意。现在中央一台正在放映反腐电视剧《阳光下的罪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