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情定今生(第1页)

李美丽想了想,道:“好吧,我就写第三个,边缘科学的切入点,是从初高中开始,而不是大学开始。”

李伟道:“好吧,我们各写各的,三个小时以内,我们交换意见。”“交换意见?”李美丽的心飞起来了,李伟已经把自己当作自己人了。学者一般都将自己的论文当作银行卡的密码一样,在没有发表或者申请专利以前,是不会向别人透露的。李伟的这篇论文,她是第一个读者,而且还是一个有修改权的读者,这是什么意义?

她迅速平息了她的激动,李伟是给了她信任没有错,但同时也给了她任务,任务就是:“三个小时内交换意见。”即她的论文也须在三个小时内完成。

李美丽是学文史的,文笔是没得说的,在她的论文中,她指出,中国的边缘教育起步太晚,中国的教育制度为九年义务教育,这九年,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九年。为什么这样说呢,人只有上了十八岁,在法律上就是成人了,只要进入了这个年龄,他的兴趣与可塑性差不多都定格了,再想通过后天的变化来转变,是比较困难的了。再说,十八九岁,也是情感的高峰期,这个时候的女的特别清纯漂亮,男的也很俊俏调皮,正是花一样的年纪,于是,便会相互吸引。这个时候,又接触了社会,为这个社会的复杂多样性,也有所了解,有的兴奋,有的恐惧,有的还有很多疑惑,于是,他们也不可能将心思全都放在学业上。所以,更何况,九年义务教育制后,还有三年的高中作为缓冲,更加会造成以上情况的发生。

人最宝贵的学习阶段是十五岁以前,在那以前对什么都好奇,而且单纯,记性好,领悟力也强。但中国的教育,在这个宝贵的阶段,却都埋没在书山题海中,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每天都有考不完的试。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培养自己的兴趣?

很多人才,就这样被扼杀在书山题海中。他们有想法,没有人支持,他们创业,被人视为不务正业,他们对某一事物有浓最的兴趣,被视为玩物丧志,他们……

试想,如果你现在拿着一张高中的试卷,不管是高二的还是高三的,去社会上考那些已经毕了业的大学生,或者更高学历的人,他们几个还能及格!对于一个搞桥梁设计的人来说,酒精的化学式,以及化学工程式,对他而言,又有什么帮助!对于一个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来说,就算他对复数,无理数等学得最为高深,对他的翻译工作又有什么用?

所以,高中的九门必修功课,就改为选修!

但是,这样也会造成一个后果: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