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好点了点头,道:“是呀,的确是这个理呀,百里清说得不错,我在读书的时候,我抓住的是网,一根一根的网,结果抓了这个,又忘了那个,或者又漏那个,等我们将这些网眼全都抓起来的时候,我们才发现,网中的鱼,也没有几条了。那个时候,我们只是为了分数而读书。”
海涛清道:“是呀,那个时候不只是你,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我们都认为,书山题海才能走出人才,可是我们没有想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个道理,这是什么,这是悟!我们只要悟通了,悟透了,有时候一夕顿悟,比起十年的苦功来,还要强上很多。百里清有一个原则,他有做习题的时候,他只做一个最难的,他将这个最难的做了以后,自己再反过来想想,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有没有更好的法子等等,等他将这个题目做好了,做深了,做宽了,做广了,他就用心记下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对这类的题目,不会再做第二次了,他认为,这完全是在做无用功。读书,也是用功,什么叫功?在物理学上,功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力的大小,另一个是通过的距离。如果你用的力很大,可是你的方向没有抓对,你的功却很小,是不是?只要将力与方向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不是?”
陈好道:“是呀,那个时候,我们怎么都没有想到呢?同样的题目,我们做的不是一道两道,而是几百道上千道,那个时候,我们的老师也不止一次在说,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你说,我们不累吗?而百里清,他只需要做一道两道,所以他的功率,就比我们要高得多了,他读起书来,也容易得多,轻松得多了。”
李歌道:“没有想到,这个百里清这么厉害呀!看来,他是你们同学中的传奇人物呀!”
海涛清道:“他绝对是。与这样的人物打赌,我们不输才怪呢!”
陈好道:“是呀,看来我们不认输也是不可能的了。看来,那个时候,我们都看错百里清了呀!”
海涛清道:“谁说不是呢!我们那个时候,都认定了一件事,我们的出身,只能依靠读书,读书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除了读书以外,我们什么路也没有。可是,我们怎么没有想到,像大汉王朝的建立者刘邦先生,像大明王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先生,他们这些人,如果依那个时候的科举制度去考的话,刘邦先生也许可以考到一个乡长或者县长来当当,而我们的朱元璋先生,能够考到一个村长或者一个队长就不错了,他们哪能创立一个王朝?一家天下?其实,俗话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