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辩论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讨论手法,通过辩论,可以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方在巩固自方观点的同时,攻击对方的观点,这样的话,可以产生很多新的思路,避免一边倒的尴尬。如果大家都是一边倒,那还开什么会?讨什么论?还不如节约时间,赶快执行去!
局长道:“首先,我们来讨论第一个问题,也就是李伟老师提出来的,高等教育制度是实行严进宽出,还是宽进严出?我座位左边的为正方,则中国的教育制度应为严进宽出,座位右边则为反方,他们的观点即为宽进严出。”
他的座位左边,就是柳云风,以及一些教授及老师们,这是实力派;
他的座位右边,则是教育部的官员,以及一些教育专家,他们都是权力派。
柳风云是正方的一辩,他想了一想,道:“我方的观点是中国的教育制度,应该保持现状,即严进宽出。为什么这样做吧,这样的话,可以保证高等教育的权威性。如果一些名牌大学,重点专业,是一般人都可以学的话,那么,它们也就不是名牌,也不是重点了。之所以是名牌,之所以是重点,也就意味着,国家须重点资助这些项目。进的人多了,项目也多了,国家就得出钱,建一大批大学,搞一批重点项目,结果是什么也没有成功。对于这个,我可以打一个浅显的比方,我们来推墙,如果我们将力平均施在这堵墙上,可能大家都用尽了力,结果墙还是墙,根本就没有动,也不会破。如果我们改用将力施在一个铁锤上,则我轻轻地一敲,就有可能将这堵墙击破,如果我们再改铁锤为铁钉,可能轻轻一击,就可以将墙体击穿。这样由点及线,再由线及面,由面及体的方式,就可以带动中国的教育水平的发展。”
柳风云不愧是人文学教授,虽然他内心深处持反对的态度,在短短的时间内,他就将己方的旗帜立了起来,并且进行了论证,特别是他那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逐步发展理论,令反方无法说辩驳。李伟和李美丽对视一眼,他们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出了,这次辩论一定很激烈。
没有想到,自己的一时冲动,写出的论文,会起到这样的效果,他们是始作俑者,是他们掀起了这个风暴,正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萨内热窝事件中,那个开枪的青年一样。
反方也不是等闲之辈,反方的第一辩就是教育局秘书长,他的写作以及讲话水平,都是全局数一数二的。他接过柳风云的话头,道:“我方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中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应该是宽进严出。为什么这样说呢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