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河边雨夜(第1页)

人生在世,哪里没有挫折?哪能什么事都一帆风顺?就是至高无上的如来佛祖,也有让孙猴子把尿撒在手心里的时候!

所以,一个人能否成功,除了自身的实力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失败的承受能力。越王勾践,失败了,他可以承受吴王夫差的百端凌辱,可以在伍子胥面前装孙子,结果,他终于成了五霸之一。

有时候,一点点的失败,未尝不是好事。正如吃菜一样,天天山珍海味,觉得什么都味同嚼蜡。如果偶尔吃吃一些野菜,开开胃,才知道,世上美味的东西多得很。

失败一次,总结一次;再失败一次,再总结一次。经验就是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久病成医,就是这个道理。

这些都是出自于百里清那篇著名的《失败论》,意思是这样,原话或许有些改动。

其实,不用张老师提醒,百里清自己也知道,该如何面对失败。对于他来说,失败实在太平常了。除了学习,他几乎什么都是失败的。

与他同村且同年的那些孩子,论条件,没有一个比百里清更差。父母都是没有上过学的文盲,也没有什么手艺,肯吃苦就不用说了,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在地头上干活的日子绝对超过三百六十天,就是雨天,也是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在田土间忙碌。节俭用在他们身上,有些不合适,那不叫节俭,叫做抠.一点伤风感冒是从来不看医生的,咬着牙挺挺就过去了.正是因为这样,在百里清十二岁那年,母亲得了病,也想挺过去,结果,病情越来越重,父亲只好去找赤脚医生,开了几副草药,没有什么好转.在乡亲和亲戚的强烈要求下,父亲背着母亲来到医院,结果是“病情拖延过久,无法医治”.那场可怕的病,不但将母亲的生命夺去,将家里的多年的积蓄花得一干二净,还给父子俩欠下一屁股的债.这些债,有金钱的,有物质的,更重要的是,还有很多人情债.

面对这样的打击,父亲没有倒下,他承受了.百里清一样的也承受了,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家都毁了.百里清父子俩都没有倒下.生活的种种不如意,他们都将之转化为对田地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了.

父亲终年难得露出笑容,但只有获得丰收,或者百里清又得了极为优异的成绩时.他才偶尔地笑笑。对于他们来说,生活中的种种失败,是可以克服的.他们不是项羽,而是刘邦,是个生活中的强者,至少在精神方面,他们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有失败.

张老师问道:“你那篇,我看了.我问你,你是愿作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