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年后不久,白秋华又来了,是来跟兰春告别的,她的高考落榜了,分数差了很多,她说今年的高考,听说全国将近六百万人参加,只录取了不到二十八万人。所以绝大多数的人都落榜了。
她有些沮丧,不过她说她又回到纺织厂工作了,单位派她出差,到遥远的南方的兄弟厂去学习,毕竟她在单位里,算是文化知识最高的一批,所以当重点人才来培养。
兰春知道,尽管白秋华落榜了,可能她的成绩不算出色,但她绝对聪明。所以,她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但她更知道,既然回到纺织厂,就代表,她放弃了来年再考的机会。她一向是个能看清自己的人,在面对选择的时候,总是更睿智。
所以她知道,什么时候做出怎样的选择,才是最正确的,最利己的,甚至最简单最容易的。
可自己呢,自己并不会选择,不愿意面对选择。所以当必须选择的时候,往往很盲目,只认准一条路,就一直走到黑。
其实自己结婚了,跟叶国华结婚了,真正的变成了尖山沟村的村民,也便是放弃了,放弃了未来高考的机会,放弃了城市的生活。
但现在的兰春,已经不会再纠结什么了。那些选择的艰难,都已经是昨天的事情了。虽然她经常会回忆,但却从不为了过去的选择后悔。她认为这是因为自己的愚钝,她向来不认为自己有多聪明。
她觉得一切现在,都是最好的,生活其实从来就没那么复杂,就如刚来这个村庄的第二天,跟着民兵们下地开荒的时候。只要镐头刨下去一次,脚下就跟进一次,距离完工就更近一步。
如此而已。
兰春看过的一本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巧者劳,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兰春觉得自己并不聪明,所以至少在所有人生道路的选择上,算是个无能者,所以自己并没有太多的追求,自己只是会教书,也只会教书,所以只能教书。
兰春婚后的又二年怀孕了,也正是她一手带大的班级,到了小学六年级。面临着升中学考试。
全乡唯一的中学,只能招收两百人,可全乡六年级的学生,至少有五百人,也就是说,至少有六成的学生无法考入中学,也只能回到小学,再读一年,来年再考。
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也是一道窄桥,尽管跟当年以及现年的高考比起来,要宽泛的多,但仍旧让所有村庄的六年级的学生、老师和家长,紧张了起来。
兰春的肚子已经略微的鼓了起来,每天上课的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