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部离学校不远,出门往南,横穿村里的小路,再有个几百米的路程就到了。学校的一半,深入那片树林之中。东西两面并没有人家,所以十分的肃静。这位置是老村长选的,他觉得这是整个尖山沟村,风水和风景最好的地方了。
学校的北墙外,有一条狭窄的小路,小路的对面,就是校长刘勇家。他家的院子不大,地势略高,站在屋门口,就能看到多半个学校的操场。所以开学的第一天,兰春已经来的很早,可到了学校的时候,却看到刘勇已经站在办公室的门口了。
她连忙走上前打招呼,刘校长笑着点头。
学生八点上课,老时候七点钟就已经到齐了。刘校长在办公室里,给大家伙开了一个短小的会。和兰春一起招聘上来的民办教师,一共有三个。算校长在内,就一共有了七个老师。
其中有一个,是民兵连长叶国华的妹妹,叶国兰。刘勇校长说,村子里有十几个孩子,还没到上一年级的年龄,根据中心校的指示,打算开一个新的学前的班级——育红班。
育红班需要一个能歌善舞有耐心的老师负责,叶国兰再合适不过了。
一年级的里那些孩子,除了其他村子来的之外,基本都是兰春之前在村部开班的时候带的,所以兰春继续来带一年级。
刘文杰年纪略大,之前就在乡里的学校当过几年老师,竟然自然丰富,所以让他带最高的年纪。学校是新开的,学生也是几个村子凑到一块的,虽然小学是六年制,但现在也只有三个班级。所以刘文杰,便担任三年级的老师。
教二年级的,是吴凤兰,她是参加过第一批青龙山培训的,当了二年级的班主任。
擅长乐器的杨老师,教音乐,刘万能老师教体育。别看这学校的教职员工仅仅这么七个人,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无论是刘勇校长,还是老教师刘文杰,最在意的,还是兰春。但他们关心的根本原因却不同。
刘勇担心的,是兰春能否全身心的投入,能否干的长久。毕竟这么多老师里,不管公办的还是民办的,都是村里的或者别村调过来的,都是本地人,只有兰春是下乡的知青。
知青返城的消息,刘勇自然也早有耳闻。不光是尖山沟村的,其他村镇的那些知青,也早已经人心惶惶。各自想着各自的办法,都想在第一批返城的时候,离开农村。
这些知青都是在城市里长大,所谓知青也是因为他们读的书多。从小到大,多半的时间士在学校,农村这样的艰苦的环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