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不说,袁法扩同志采取的这种方法还是极其高明的,鉴于包江水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在今天的人们看来,仍然是来自磐石村的内部。而在磐石村的内部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有枪的人,另一种是没有枪的人。
很明显,就是那些有枪的人对包江水的安全构成了最危险的挑战,因为那些没有枪的人,面对包江水和包蒙法的两条枪,想给人家较量都没有资格。
袁法扩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对那些有枪的人进行警告的,因为在袁法扩看来,即便是在有枪的人中间,也分作两种人,一种是可以立刻开火、不计后果的,就像他袁法扩一样,反正自己的命也不值钱,于是早晚都把命给豁出去了。另一种是比较惜命的那种人,他们有枪,几乎纯粹是一种摆设,不到生命遇到危险的最后一刻,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开枪,袁法扩很愉快地发现,大部分持枪者都是这种心态。
就在这种形势下,袁法扩敢于在磐石村的三十几位持枪者那里耀武扬威,当然了,如果袁法扩的那支枪与磐石村的任何一支枪对射的时候,双方的力量应该是平等的,但在另一种形势下,袁法扩却占据着空前的优势,那就是袁法扩可以随时开枪,而那些人却未必敢这样做,因为枪在他们那里,大多数时候只是身份的象征。
关于袁法扩使用的策略,可以说让人不由得想起西汉初年的形势。几乎每一个皇帝都要面对匈奴的武力入侵,在汉武帝之前,所有的皇帝采取的策略都基于这样一种精神,我们把边境看好就行了,其结果呢,匈奴仍然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来袭。
到了汉武帝手里,他所思考的问题是,怎样一劳永逸地解决匈奴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观察,汉武帝得出结论,必须改变以前的作战策略,变被动防御为主动进攻。也就是说,过去是你来打我,现在呢,我不等你来打我了,我主动要打你了,你来打我的时候,我打你,你不来打我的时候,我也要找着你打你!
匈奴也是人做的,他们哪能搁住这种连续地进攻呢,于是乎,经汉武帝这么一打,匈奴跑了,汉朝的边界立马清净了一百多年。
应该说,袁法扩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人,他不可能知道汉武帝这种历史,但人们推测,袁法扩之所以要这样做,纯粹是他这个人的特殊个性所致。
在袁法扩看来,别人都是泥土,都是供我践踏的稀泥,谁不听话,我就去扁你,这一点,没有任何道理可讲。也可能是由于袁法扩的这种强势作为,使得包江水家的安全形势十分乐观。但当袁法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