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里,当看到别的同学和某些老师都有亲戚关系的时候,包睦国自然是十分羡慕,他试图向一位姓迟的老师借一些东西,因为自己的奶奶告诉包睦国,这个迟老师是自己姑奶家的叔伯侄子。而当他进入那位迟老师的房间时,他竟然发现,自己已经不会说话了。
那位迟老师问包睦国,“你要干什么?”
“我准备跟你借一本书。”包睦国怯生生地回答。
“借什么书呀?”那位迟老师问道,而在此时此刻,迟老师未必知道包睦国是因为那层老亲戚关系来找自己的,但他似乎很明白,眼前的这个孩子是包大林的儿子是确定无疑了。
“我想跟你借一本《作文范文选》。”包睦国依然是不敢大声说话。
“给,你拿去看吧!”迟老师随手把一本书递了过来,包睦国一看,正是那本《作文范文选》。
成功地从迟老师手里借出了一本书,这让包睦国十分兴奋,毕竟这次外交行动对自己来说意义非凡,这似乎说明了一个道理,迟老师确实和我包睦国家有一定的关系。
应该说,那时候的包睦国是软弱的,为了与包睦田的友谊,他可以每次下学的时候,在悄悄地等待自己的兄弟包睦田,而那个包睦田已经由于别的原因不和包睦国说话了。
但包睦国却想竭力挽回这种关系,虽然包睦田不搭理自己,他仍然在包睦田的那一班的外面牢牢地关注包睦田,有时候,他甚至通过那个砖头堆成的破门上的窟窿眼来观察包睦田。
三十年后,包睦国已经是一个赌徒和厚黑学专家的时候,他已经是变得铁石心肠了,任何对手在他面前就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死亡和服从,根本就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人在不成熟的时候都是软弱的,而在成熟的时候却是冷酷无情的。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都得如此。
包睦国的学习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十分不错,然而等到进入三年级的时候,他已经不太喜欢学习了。在这个阶段,学习数学,全班都在照抄一个叫包会恩的同学,这小子个头不高,但俨然成了那个班级的神童。只有到了高中阶段,包睦国才意识到,包会恩的情况并不怎么样,因为到了那里,包会恩已经“泯然如众矣”。
但在五年级的时候,包会恩同学很明显是那个班级里的陈景润,他的数学特别好,许多同学都不会,而只有他和少数同学会。这个时候的包睦国,总是乞求着包会恩能把自己的作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