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睦国若有所思地说道:“我外爷家的门是不是朝南开呀?”
“这孩子,你当时那么小,怎么记得那么清楚呢?”包睦国的母亲高淑惠吃惊地答道。
“我印象中,那个庭院是南北走向的,妈,我当时有多大了?”包睦国问道。
“有五岁了,别的孩子都是一岁左右就会走路了,而你呢,五岁才会走路,都是这个病引起的呀!”高淑惠叹息道。
但是,很晚学会走路的包睦国却是一个很不安分的角色,他整天跟着那些小伙伴玩耍,走的路很远,玩得也十分开心。
又过了一年,也就是在包睦国六岁的时候,包睦国上学了,他首先上的是育红班,他清晰地记得,他学的第一行字是“毛主席万岁”,他把这五个字背得挺熟,也写得很端正。
就在这个育红班,包睦国做了一件让他有点害怕的事,那就是,他把那个叫做迟文章老师的大女儿迟雪琴给打哭了,对方嚷着,非去找老师不可,这时候,包睦国胆怯地说:“你别哭,我给你买一根铅笔怎么样?”没有想到,那个小闺女很快就不哭了,包睦国没有食言,给人家买了一根铅笔。而在那个年代,铅笔需要三分钱,说心里话,这个女孩子没有留给包睦国什么好印象。
起初教包睦国等二十多人的是那个年代的两个女知识青年,她们来自东都市,说话洋里洋气的,包睦国感觉非常好听,她们大概都在二十岁左右,言语温和,用现代的话说,她们大多使用鼓励的手段对待学生,包睦国记得很清楚,有一次,那个漂亮的女老师拿着一个磐石村的孩子从来也没有见过的红色的圆圆的小食品走到了孩子们中间,由于只有一块,女老师让每一个孩子吃一小片,女老师在仔细地分着,她的美丽的笑容给包睦国留下了深刻印象。
现在想来,女老师当年给他们的就是一块山楂片,就是圆圆的、比较大的那种山楂片,可是包睦国今天再吃这些东西,已经没有任何当年美好的意味了。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城乡差别,那个女老师能拿到的山楂片,磐石村的孩子们根本就不可能拿到,第一,是村里代销店就没有卖的;第二,是那时候的农民根本就没有那个能力给孩子买那种零食。为什么包睦国对那个普通的山楂片记得那么清楚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包睦国们第一次吃到那种东西,应该说,当时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那个玩意叫什么。
第二个原因是,那个女老师太漂亮了,太温柔了,尤其在吃那种山楂片的场合下,那个女老师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