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遭遇怎样的境遇,会影响到这个人一生的思维方式。
王梵志少年人生一帆风顺,从中年开始家道中落,到晚年更是落魄凄凉,这样一个人,看到大兴土木在伽柯山上造那满山浮屠塔,哪里会笑?不骂就不错了!
“可是从各方面资料得到的内容都十分一致,这个名字又怎么解释?”吕彦庭开口问道。
“我也不知道。”方林老气横秋的说道“这种东西,不是同时代的文献记录,后世的所谓资料也未必可信。”
听了这话,吕彦庭眼前一亮,“不错,这座古刹在宋代和明代都有修缮,这样的话,后人未必没有进行更改。”
“是这个道理。”方林点了点头,“但是我们要怎么选?景物部分好说,关键是那个佛头。”
“这个……”吕彦庭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尽管修复工作是相关部分交给他来完成,但是遇到这样的难题,还真不是他一个匠人说的算的。
“我向上级请试一下吧。”吕彦庭叹了口气,“看看他们怎么安排。”
“那我这段时间先研究景物部分破损处的填充雕刻。石桑拍摄的照片太简单了,我需要正面木雕墙的文字资料、图纸资料以及相关拓片。”
“这个没问题,我马上安排。”吕彦庭回道。
方林说完挂断了电话,吕彦庭站起身来到书架上翻阅了一下那副浮雕的照片,看着那缺失的佛头部分,眉头紧皱起来。
这佛头到底是笑,还是方林说的……哀?
吕彦庭陷入两难的选择,一番沉思之后,叫来了潘玉林,两个人一起去了一趟市里的文物保护机构。
文物修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华夏国相关人才不足,一些十分珍贵的文物甚至需要送到国外去修复。但是有一样东西国外却是无能为力的,那就是木雕!
木雕作为华夏一项国粹,外国人哪里能领会到其中深意,修复自然只能是技术上的简单修补,可这样一来,好好一件木雕如同多了几个补丁,价值大损,神韵全无。
所以要修复古代木雕,只能用华夏自己的木雕师。
方林不知道的是,他这一个疑问,让整个赣西,甚至是川省文物保护部门召开了紧急会议,而且一开就是三天!
因为这件文物木雕价值极高,会议的结果是成立相关专家组,吕彦庭担任组长。专家组会议上,其他修复专家对于吕彦庭推举的“释大师”,提出异议,毕竟这位“释大师”名不见经传,作品也只有那间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