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计们,一切问题看样子都迎刃而解了,我们要的器材总算凑齐了,微视公司帮我们辗转反侧,从台湾、新加坡和韩国买来了我们最需要的先进摄像头和其他所有的硬件。一周后,他们就能交货啦!”叶通望着十几个脑袋说,新进来的几个小伙子还修炼不够,头顶上还没有灯泡放光芒。
“太好了!我们工具升级的问题,也已经解决了。我们自己设计了方案,用自己的系统,用自己的端口,去尽量减少约束和依赖。这些瓶颈迟早要突破,现在我们还能从台积电等企业买到芯片和设备,然而半年后,一年后,情况会怎样,都是未可预知的。”老算说,他还是担心着整个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设计和制造的全链条。
“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国家和长三角、珠三角各个省市都在布局和关注整个产业链,很多大项目投入都是几十亿。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我深信不疑。”叶通鼓励说。
“下面,我和叶通要请大家说说整体方案里一些技术点问题。可以说,这一回是检验我们星空计划、天空计划、太空计划和陆地计划的时候。我们正好利用云泽中心的平台,把我们的语音机器人、售货机器人、安防机器人和无人驾驶车等等集中亮相于展览中心,让五湖四海各大洲的来宾们感受中国设计、中国制造的魅力!”姝姝说。
“前一阶段市场部和我们综合部去和展览中心继续深入对接了,收集了他们在安防、酒店服务、商场服务和支付、场馆清洁、无人车接送、接待机器人等方面的情况。老算也都带领团队在研究了。”王硕说。
“我们的数据收集、技术研发都集中突破着这些关键点,比如安防的问题,如何用好静止的摄像头自动报警与识别,识别颜色,感知环境的高低温,湿度,烟感,我们对此拥有自己的解决的方案。比如接待机器人的语音识别问题,如何识别最常见的普通话、上海话、四川话、湖南话、广东话等,我们会像对孩子进行语音训练一样,不断地重复记忆,加强机器训练,提升模型的辨识度。在声音模糊或噪音的情况下,努力还原规律,提升辨别能力。”杨复说。
“我们还针对如下问题进行了技术路径的设计:比如扫地机器人如何分类处理垃圾、水渍,我们仿照新加坡机场里的清洁机器人,设计了方案。比如送货机器人和购物机器人,机器人在白天和黑夜,分别应该怎样地去服务,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和服务的准确度?遇到不同性格和行为方式的人,如何设计不同的服务?此外,展览中心里地形复杂,标识多元,我们如何扫入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