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曙光(第1页)

阿香婆是在近五十岁的时候抱养了阿囡,阿囡又是在三十岁那年才生下儿子史剑的,史剑爸爸与阿香婆在大别山里的大孙子年龄相仿都到了不惑之年,而那个时候的阿香婆呢?都快八十岁了!

我寻思着阿囡是因为两个哥哥的事自己的婚姻大事才受牵连的。因为在我印象中母亲李半仙这一代人基本上是二十岁左右结婚生子,还有的甚至不到十六七岁就生娃了。

说起阿囡,华兴村的老人们自然有印象。说史剑他妈妈年轻时可漂亮着呢!要不是受她家那点历史问题影响,也不会拖到三十来岁才出嫁。我推算了一下史剑的出生时间,觉得老人说的话不无道理。

1977年8月,党的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解决“文化大革命”及以前历史遗留的问题,纠正“左”倾错误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也就是在这一年,史剑呱呱坠地了。已至耄耋之年的阿香婆眼神开始亮活了,她盯着襁褓中的婴儿,感觉到了生命的活力。就在几年之前,她还拿笤帚追赶上门来求亲的史剑爸爸。

那个时候的史剑爸爸也算是半个成功商人了,时常来华兴村收购农户自家产的蚕茧运到上海丝纺厂去加工生产丝绸织物。这一来二去的,就跟华兴村里的人熟悉了。史剑爸爸是上海人,瘦瘦高高的,操着一口上海腔,华兴村的人时常跟着他学上海话,背地里还给他取了一个奶油小生的绰号。

据说当时史剑爸爸是结过婚的,但不久妻子因病去逝了,也没有给他留下一个孩子。村里人知道这个情况后,便鼓动他去追求阿香婆的女儿阿囡。

但阿香婆死活不同意,说自己身边就一个女儿了,不能远嫁,而且还是嫁给一个丧偶的鳏夫,晦气!史剑爸爸几次三番上门求亲,都被她给骂了回去。

阿囡倒还好,她对史剑爸爸倒是挺中意的。这个操着一口上海腔的异乡人时不时地会跟她捎来一些好看的布匹绸缎,还会跟她唱戏曲,那些小曲怪好听的,她喜欢跟他在一起。

但阿香婆说了,人家不仅死过老婆,还是个做买卖的。做买卖的成份不好,弄不好哪天又像你大哥二哥那样被抓起来修理。

可阿囡却不管这些,还劝阿香婆不要老想着过去的历史问题,眼睛要朝前看。说是村广播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