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李少平的厄运(第1页)

李家兄弟五个,要说最短命的要算老五李少平了。

自打李福田得痨病在1958年死后,13岁的少平就和他娘、四哥李季平三人守着李家老宅相依为命。

1959年起,全国上下闹起了大炼钢铁之风,农业生产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加上常年干旱,粮食减产。那条环绕华兴村周围的玉带河因为常年干旱,水位下降,到后来连分流到稻田的小渠的水也没了。

村民起先借用水车从河里引水浇灌田里的庄稼,但没几天发现连玉带河的水也见底了。小鱼小虾就那些直条条地干死在河底的淤泥上。起先还有人见了欢喜,大家踩着烂泥抢着在河里捡拾起这些能改善一家子一段时间的天赐祥物。盘算着一条鱼可以熬出几锅汤,再下点玉米糊糊和菜叶,可以让面黄肌瘦的一家老小脸色泛活起来。

但好景不长,接连又是几天的暴晒,玉带河底的淤泥也失去了水分,干裂成地图块状,干净得连条蚯蚓都见不着。村里有些没存粮的家庭,带上饥肠辘辘的一家老小出门沿街讨饭。

华兴村里的人随着这场自然灾害一下子消减了不少人,有的逃荒走了再也没回来,有的贫病交加不久撒手人寰。

李财主家就算是家有粮仓也无法对付长达三年的饥荒。当他从收音机里听说这个自然灾害已经遍及全国各地,不少地方的草根和树皮都被挖光充饥。他感到害怕了!

一开始,李财主还会送点余粮给少平母子,帮助他们熬过这在他看来只是暂时的困难。但随着饥荒在各地蔓延,看到自家田里再也种不出庄稼来。他也慌了!吩咐继子李少平锁了粮仓,即使是自己家的亲戚也得掂量一下再救济。

那个时候人民公社实行了记工分制分配口粮。少平和他娘的工分少,领到的口粮更少,全靠李财主救济。但现在李财主自己也捉襟见肘了,李财主家的锅里也是清汤寡面,那汤水清得能照出人的影子来。李少平母子也不好意思再平白无故地伸手找李财主要米面了。

那个时候李季平虽然还没成家,但也没有余粮,跟着一帮人到城里做苦力,但也只能混个半饱。李伯平虽然在城里上班,但他那点口粮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根据帮不了李少平母子度过难关。

也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前来给少平他妈说媒,说对方是山里人,山里人有苞谷地不愁吃。少平他娘就这样改嫁去了山里,把李少平留给了李财主。

自从亲娘离开华兴村后,李少平的厄运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了。当李少平看到村里的人半夜敲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