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平从北京回来以后,逢人便讲自家兄弟李伯平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清官。
李季平从李伯平住房条件一直谈到李伯平多年的存款积蓄,回来后对自己在北京三哥家的见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你们知道啵?我哥那么大的官住房条件还不如咱呢!冰箱是单门的,用了几十年了,一到晚上就轰隆隆直响,也不怕耗电。电视是那种老牌国产机,搁在电视柜上占去了房子好几个平方的面积。”
“你哥那么有钱,咋不换新的电器?现在的彩电冰箱都便宜了。千把块钱就能买到好的彩电冰箱。”
有人似乎对李季平的话不太相信。
“我哥他是个老顽固,舍不得换。说东西没坏换它干嘛?平时也不怎么用。那冰箱就夏天三个月用一下,彩电就开个《新闻联播》。”
“你哥住多大房子?”
“两室一厅。按政策他可以住三室一厅的大房子,但我哥跟单位分房的同志说思贤在南京工作平时不咋回来,北京就他和保姆两人住。把房子给住房条件困难的老同志吧!”
“你哥可真傻。现在北京房价那么高,说让就让了?思贤没意见?”插话的是村里的年轻人。
“思贤也跟他一样,对这些不太计较。”
“思贤媳妇呢?她也没有意见?”几个嗑着瓜子的妇女打岔道。
“没有吧?我侄子侄媳妇都在省级机关上班,条件好,有房子。”
李季平自个儿猜测道。
“那也不成。你哥该享受的政策咋不享受呢?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思贤的孩子考虑啊!你哥孙子也有二十大几了吧?将来结婚的房子也要考虑到的。”
说这话的是一个正为儿子婚房发愁的中年汉子。
“那孩子出国了,咱管不到了。”
“不给孩子留房子,留存款也成。听说你哥离休工资挺高的,这么些年下来恐怕积蓄也有几百万了吧?”
几个在外面打工的年轻后生继续追问道。
“你还真没说错,他一个月退休工资两万多,平时又省吃俭用。这几十年下来是有几百万了。但他把这钱都捐给山区孩子上学了。”
“你哥这么大方啊!是不是脑子有问题了?”
大家齐刷刷地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你们脑子才有问题呢!他头脑清楚得很。这回少军在北京可是被教育了。开始这孩子犯浑,抱怨他三伯只想着把钱捐给山区孩子了,不照顾他一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