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1996年的1月,总队党委扩大会后,部队举行了一场远距离野营拉练,驻古宁部队两千余名官兵分五个行军梯队,采取摩托化开进和徒步行军相结合的方式,要在连续七昼夜辗转1000公里,在近似实战化演练中全面锤炼部队“走、打、吃、住、藏、防、保”等综合作战能力,有效地培养各级官兵过硬的战斗作风和战斗意志。
与以往相比,这次拉练对官兵提出“五大挑战”:机动距离最长、时间跨度最久、行军路途最险、演练科目最多、标准要求最高。
在连续七昼夜的千里征程中,全副武装的官兵除了摩托化开进,还要徒步翻越数座山岭沟壑,穿越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并且结合任务展开行军与宿营、识图用图、指挥所开设与转移、指挥通信、卫生救护、战斗警戒、战地野炊等十多个课目的演练、比赛。
行军队伍中还有来自文工团、通信站、医院近两百名女兵,对她们来说,这次长途野营拉练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行军进入第三天,许多女战士出现明显的体力不支,有的脚底磨出了大水泡。面对是否上“收容车”的选择时,文工团的女战士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顽强意志,女兵和男兵互相鼓励,战友之间互帮互助,谁也不甘落后。
文工团的官兵们这时才感到:自己光会吹拉弹唱,真的与战斗在基层一线的官兵相比,显得是多么的平凡、渺小啊!
拉练,也是一次锻炼,更是一次实战化演练。官兵人均负重二十公斤以上,行军到达休息地域后,文工团官兵充分运用手持喊话器、背负式音箱等装备器材,利用精心编排的快板、三句半等节目,利用休息时间因地制宜为官兵宣传鼓动加油,坚持做到“军歌唱起来、口号喊起来、广播响起来、节目演起来”,有效激发官兵抗疲劳、抗严寒、抗压力的精神意志。
千声万声汇一声,原来是官兵大练兵。
保卫四个现代化,广大官兵显神通。
要练兵、苦练兵,只有苦练才能出硬功。
兵不苦练功不硬,硬功不练功必松。
练了硬功为杀敌,建设四化比高低。
比高低、齐努力,同心同德创奇迹。
八一军旗高高举,人民的军队永无敌。
拉练进行到第四天,部队集结在诺木洪。赵紫大创作的快板词,周慧志、吴艳阳、洪燕创作的“三句半”在拉练中派上了大用场。
拉练前,程玉刚为文工团的官兵讲了五点主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