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默契(第1页)

自从陈郭生走后,陈冬和陈雪便没有再周末回过家了,他们觉得回去太浪费时间,还不如呆在学校安稳,既省得了舟车劳顿,还可以借机多学习学习。

转眼又是一个周末。星期五晚上,陈雪给陈冬发来一条微信:“黄燕妮邀请我们周末到她家作客,她已跟她外公说好了。”

陈冬迟疑了很久,觉得太难作决定。去别人家里总是太打扰,何况他是一个男生,很不方便。但一想到能跟黄燕妮在一起,心中又生出几分期盼来。他又觉得这样有一些奇怪,为什么独独对黄燕妮会有这样的感觉,难道是因为她走入了他青春期的每一个节点吗?是自己真的喜欢上她了吧?但又不太像呀,喜欢一个人是什么的感觉,自己也说不清。

正在迟疑之际,陈雪的微信又到了:“哥,到底行不行呀,你倒是回个话呀,燕妮还等着了。”

陈冬似乎看到了黄燕妮那期盼的眼神,那精巧的鼻翼,便定下了决心,说:“可以。”

周六放学的时候,陈冬故意躲开了高旻浩,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在宿舍里呆着不出门。等捱到估摸着同学们都走得差不多了,他才拎起书包出了门。

在门口等着的陈雪和黄燕妮早就不耐烦了,见到陈冬出来,陈雪便埋怨道:“哥,你怎么这么磨唧呀?”

黄燕妮赶紧拉了拉了陈雪,说:“没事的,反正到我们青草的车很多,耽误不了事的。”

三人到公交站的时候,已经没有人了。陈冬心中一阵窃喜,他最怕的就是被班里同学看到他和女生在一起,凡是有这样的场景,马上就能成为他的绯闻,在宿舍里会被高旻浩他们几个褒成热粥,被编排得滚烫滚烫、有模有样的,让他无力回击。生活就是这样,就像经济学中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一样,成为别人笑料的人,也会面临一个“帕累托最衰”的问题,人一旦被别人定位为弱者,他是无法获得真正的同情的,只能是一衰再衰,永远充当别人的笑料。当然,陈冬面临的问题远没有如此严重,只是其中背后的道理是有些相通的。他,甚至这个社会的很多人都还没有意识到。直到他上大学后,自修了经济学后,他才想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会一直成为宿舍的笑料,是因为他没有企图去改变他,便固化成了这样一种形象。其实阶层的固化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农村人或者说是底层的人,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进行升维,也容易坠入“帕累托最衰”。城市资源的集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城市越大,吸附的资源越多。而农村,则只能眼看着资源流向城市,而农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