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希望的季节,到处都是蓬勃的生机和盎然的春意。
高二的节奏已然被老师们带得越来越快了,参加各种全国、省级竞赛考试的,准备参加各大名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像是鲶鱼效应一般,逼迫得每一个人都在拼尽全力地往前冲。于是,分数、成绩、排名成为了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关心和追求的目标了,合力分击,高度一致,这也就是林海东始终在强调的要保持一种氛围,这是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最大的差异。但与此同时,学生的心理、成长、需求这些隐性的存在,却被忽视了,像是雪覆深坑,表面上看起来洁白无瑕,一脚踩下去便是莫测的危险。
市一中一名高三学生跳楼的事件上了网络热搜,“细思极恐”“恐怖如斯”“悲催呀”,这些词在同学的微信圈里不断地传播。林海东看到消息后,感到有些隐忧,第一时间向徐校长汇报了自己的想法,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让老师们把工作做得再细致些。徐校长深以为然,还专门召开会议,传达教委通报,布置了与学生谈心、建心理档案的任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典型能够让人景仰效行,坏的事件也能够让人从中效仿。高中生的心理是极其脆弱的防线,一旦有了某种心理疾患,也是很容易传染的。信息的流通,让传染机制得到了充分的加强,从一个角落到另一个角落,只在分秒之间。虽然大家都知道轻生不是可取,但到了扛不住压力的时候,总有人会想起有人以跳楼来解脱,便不自觉地会选择以同样的方式来向世界表明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就在几天后,安中高三理(四)班的一名学生,因为保送没有成功,从教学楼四楼跳了下来,所幸的是除了身上有几处骨折外,性命无忧。但这件事确实极大地刺激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心,大家突然有了一种恓惶之感。跳楼的学生,就像一块大石头一样,从四楼呯地坠入操场,把安中整个好的氛围和心态都给击碎了。
陈冬在阳台上目睹了这一切,像是被按了一个暂停键,头脑一片空白,全是雪花点点,他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比结束自己生命更为可怕的冲动。人应该是依凭远大理想而活着,而不是依凭具体目标而活着,因为一旦具体目标没实现,就容易被眼前的失利而蒙蔽,放大了受挫的心态,而忽视了自己的潜能。保送没成功又有什么关系了,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考呀,陈冬不禁为这位学长叹惋起来。
被人看得见的事件,就像是海面上的波涛,奔涌而来,又转眼即逝。人们不是健忘,而是身处信息社会的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