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的头条上刊登了艰苦奋斗的一篇文章,朱浩洋试图从中嗅出点什么。艰苦奋斗提倡了多少年了,现在老调重弹提的意义在哪里?精神实质是什么?时代特征是什么?一个个问题都站起来,挤进脑子里。政委、主任老是说,你们要有政治敏感,朱浩洋找到了启发敏感的途径,只要上头强调什么,报纸的头条就会有什么,从“喉舌”里看本质。他用红笔在报纸的那篇编后短评上圈着,脑子里又跳出了新的思想火花:部队医院的高级知识分子怎么搞艰苦奋斗?可以搞一组老专家艰苦奋斗的一组照片,也可以写出一篇医务人员艰苦创业改变面貌的纪实通讯,还可以写一篇现代军人如何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传统的理论文章。呵呵,看了一个头条,派生出几个题目,这叫素质。具备这种素质,就是到中央政策研究室也能派上用场。朱浩洋暗自得意,立即把杨婷婷、李华昌喊来布置任务,说你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把稿子给我拿出来,时间就是新闻的生命,也是理论文章的生命,过了时,就没有效了。两个人领命而去,朱浩洋腾空了脑子,不知想些什么,总之不想些什么,就觉得脑子给浪费了。
桌上的那部黑色固定电话温柔地响了起来。办公桌上一溜排开三部电话,气势非凡,看不出是哪级领导办公室,有点像作战指挥室,最多的时候三部电话同时发声,还有一部手机也来凑热闹。这时就要有个区分,黑色是一部9989电话,用电话卡可以打外线,这个号码主要给家人及亲密一点的朋友知道;白色那部是内线兼市话,工作用,号码都印在纸上压在玻璃台板下,铃声调成正常音量;红色的是部军用外线,全军直拨,电话铃声高一些。从作用和声音上区分以后,基本上可以知道来电是哪类人。
电话是父亲打来的。说弟弟马上要退伍了,是回家,还是留在南方找个工作,或者你替他在省城安排个好的工作;妹妹单位效益不好,下岗在家呆着,没有事做,能不能再替她找份工作。听了这事,朱浩洋头就大,父亲把他当人事厅长了。如今找工作虽然不难,可是父亲的要求做是很难做到了的
几年前,弟弟高中毕业落榜,妹妹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父亲着急上火地跑来省城,说你一定想办法,把他们俩安排好,否则的话,我两腿一蹬,今后他们生活不好还是要摽着你。朱浩洋听着就来气,你没蹬腿不是还找我吗?凭什么啊!我给家里办了多少事,可是从来没有得到家里人帮助,想想你们父辈没有一个当官的让我靠靠,却处处拖累着自己,朱浩洋的情绪就有点坏了,说他们不争气叫我有什么办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