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楼是会客厅。中国人家,特别是有点档次的人家,总是放点古董,真的也好,仿的也罢,摆在那里显得历史厚重,认祖归宗,再搞几幅名人字画,显示对文化的认同。这位首长家会客厅里的摆设个性实足。博古架上放着各式各样的枪弹、炮弹,小的有花生米大,大的是有人腰粗的海岸炮炮弹壳。其它地方的小摆设不是坦克就是战斗机,在茶几上放着的是最新产品——杨利伟飞天的一个纪念品。总之给人的感觉是掉进了兵库博物馆的一隅。
首长穿着睡衣从楼上下来,步子稳健,头发花白,声如洪钟。吴江以前来过首长家,与朱浩洋相比,跟他算是熟的。吴江问:“首长最近忙吗?”
首长爽朗地笑,大声道:“我啊!白天没屌事,晚上没屌事。”
我的天啊,都说首长是个粗人,今天一见面就领略了首长有多粗了。外面传说,早年,首长有一个儿子犯了错误,他把七八个子女,几个媳妇、女婿召集起来开家庭会。他恼羞成怒,骂道:“我跟你娘,把你们养出来,是让你们为国家建设贡献的,不是叫你们危害人民群众的。”秘书提醒:“首长,你又讲粗话了!”首长道:“他妈的个比,也包括你。”搞得没有一个人敢吱声,任他骂。
吴江道:“首长这句话精辟,愈分析愈有味道。”
首长说:“我们老头子喽,党和国家把我们养着,能有什么事嘛!”
“首长,一辈子枪林弹雨不容易,身体最重要。这不。”吴江指着两坛子补酒说:“这里有鹿茸、鹿血、海马全是大补,每天一小杯,保证您老精神好,身体壮。”
首长看了一下酒的成色,闻了闻味道,说:“好东西,好东西。”接着问:“你们县里怎么样?”
吴江见机会来了,说:“今夏那场大水把我们搞苦了,你过去打游击的那几个乡都被洪水冲了,现在群众连过冬的棉衣都没有着落。”
“省里不是拨了救灾款吗?”
“我们县为了提高灾民的生活质量,搞一步到位,给灾民集中在一起规划盖成了统一的两层小楼,那点款子哪够用的。”
“噢,是这样。”首长叫秘书过来,非要捐两千块给灾区。
吴江不肯要。说:“首长,军需仓库有一大库房的旧棉衣,都快烂得不行了,要是把那些棉衣捐灾区,问题就会解决了。想请首长给他们分部领导说句话。”
“没问题,总不能看着灾民没棉衣过冬吧!我在那里打游击那会儿,老乡们对我好,我不能忘掉,一次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