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步兵连 4 联欢呢(第1页)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野营拉练要发扬长征精神,宣传队的作用自然重要,当时连里成立有一个“理论学习宣传小组”,指导员的组长,副指导员的副组长,一个排两名组员,一名班长或副班长,一名战士,我们排长本来是派李步升班长参加,因为他是高中生又是老党员,可李步升班长再三请求排长把他换成了我。进了连队“理论学习宣传小组”,我又因为文学创作和上书师部“连队的中庸之道也要批判”的战士来信的缘故成了骨干,这骨干一当就成了理论学习宣传教员。别看我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可论起文学创作来在183团还是有点小名气的,我当时创作的小说“峥嵘岁月”虽没有发表,可团里的内部通讯却进行了报道。再说向师部写信也是我的看家本领,我不是通过向师首长写信才从师后勤部汽车连该复员而没复又下到这183团8连当步兵连战士的吗?下来之后正赶上一些运动,我就结合连队的一些中庸之道现象向师部写了一封信,结果引起师部重视,师政治部派人来到连队进行调查,我一时成了全团有名的“”战士。

受指导员的委托,我组织起了和知青的学习联欢活动。

这个大队共有17个下乡知青,有上海的,有西安的,有兰州的,大的26岁,小的17岁,这个最大的是个男生,叫王海涛,最小的呢?就是许海洁。

学习联欢活动就在我们班住的干打垒里,火炕上分三排坐的全部是知青,因为火炕上暖和。我们连队理论宣传小组的7个人在炕下,指导员坐在唯一的板櫈上,其他的或站或蹲。学习联欢活动先进行学习,指导员作了精彩的讲话,所谓精彩就是他的大嘴岔子对毛主席语录以及“老三篇”倒背如流,就是他所讲的革命理论激动人心。指导员是河北人,1965年的兵,老家靠近天津,口语和天津话差不多。战士们叫他“弯弯绕”,心眼特别多,大高子,像根扁担,走路大步岔子,一松达一松达。他和我不大对脾气,可又很重视我,尤其我向师部写的信师政治部派人来调查时,更是拿我当成了宝,他为连队出了个反潮流战士而自豪。在我的入党问题上他和连长有不同意见,连长关照我他总是说“再考验考验”,连长跟我对脾气,性格都属于那种直来直去的实在型,再说,连长和我是老乡,他是山东陵县人,跟我们古渡离了百十里地,说话都是河南豫剧那样的腔调。这次发展我火线入党连长向指导员发难“这样的好战士还不能入党吗?”,指导员这才不再说“再考验”之类的话。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