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古渡市里有个文化馆,文化馆里出一本《古渡文艺》,油印的,蓝色的封面,两个月出一本,在那上面我曾发过一个小说,叫《她的变化》,完全是瞧编的,写的是一个下乡女知青回城后的变化,主要是写女知青回城后把在农村搞的对象给蹬了的故事,发在了《古渡文艺》的头条,因此也就认识了编辑朱老师,这朱老师就像主席的那个朋友贾大山样,山东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生,大高个子,有点麻子脸。他就鼓励我多写常写,说我写的不错。当我给朱老师说起杨春玲半间厨房的事,他就说可以写个小说吗。于是我就真的写了,三千多字。就说,一个中专毕业生分配工作后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在工作单位盖了半间厨房,题目就叫《半间厨房》,原来单位的领导既理解也支持,后来的领导却反对,让她拆除,她不拆,就停止了她的工作。里面的人名当然是假的,小说吗,瞎编的。里面的反面人物就以郭福义股长为原形,起了个名字叫斐股长,描写上也用了茄皮眼。
小说还真的发表出来了,发出来以后具然引起了市委宣传部的重视,让文化局给我开了个作品研讨会,参加会的有宣传部的分管文化的副部长修世信,新闻科长袁志连,文化局副局长魏要云,商业局的局长,纺织品的王思庚书记等,我怎么感到高兴光荣多牛气就不说了,会后宣传部的新闻科长袁志连写了一篇评论文章,题目叫《为文学批评叫好》,说我的小说批评了一种不按党的关心大中专毕业生生活的不良现象,批评了一种官僚主义。说,现在文学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干预生活的作品,批评性的作品。这一开研讨会而且是市委宣传部开的,商业局的局长坐不住了,他就找纺织品公司的王思庚书记问情况“你们那儿真的有个半间厨房吗?真的有个茄皮眼股长吗?真的不关心大中专毕业生的生活了吗?怎么搞的吗?这个作者林青是不是你们那儿的人秘股的原来在商业局当打字员的那个林青吗?你说咋办吧?这下在全市成了反面典型了。”王思庚书记露出害怕的样子,显得又矮了半截,怯懦地向局长汇报:“是,是有个半间厨房,当时是我批准盖的,为了照顾大中专毕业生的生活,你说说,咱们单位没食堂,吃饭问题咋解决?就想出了这个办法。可是就有人提意见,说是安全隐患,我就让上一个人秘股长马代芳去做工作,看能不能拆了,结果没拆也就算了,马代芳调走后,来了个郭福义当股长,他就玩硬的,非让杨春玲把半间厨房拆了,不拆就停止工作,你看这事闹大了。是,那个原来在商业局当打字员的林青,是他写的,他怎么能写呢?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