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卖棉难
那是腾飞刚上任当书记,正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时候,摊上一锅事,那就是棉农卖棉难,古渡是全国棉花生产基地县,种有百万亩棉花,那年大丰收,亩产皮棉超过百公斤,号称全国“棉花双百县”,丰收后的棉农集中在一个差不多的时间段里蜂拥至棉花收购站,虽然全市有十大棉花收购加工站,可远满足不了72万棉农的需求。
那种卖棉难真是少见,卖一车棉花得等三天三夜,那卖棉队伍从棉花收购站沿着公路排出十几里地长。棉农收棉花一天就能摘一车,可一车就得卖好几天,怎么受得了?
那时候棉花还没有市场化,市场上不允许棉花交易,只有一条路就是交给国家。交给国家国家给的钱也是有限的,棉农生气呀,你国家收起来这么难,你是不要呢,你不要我就丢,反正不值多少钱。
于是,就出现了有的棉农弃棉不要的情况,也就是说把棉花往棉花收购站外面的公路上,路沟里,空地上一倒。你说不要吧,没说不要,等哪天好卖了再来卖。你说要吧,又丢在那儿一时不管了。
这种情况还没大事,可这时出了个走极端的棉农,他等了三天三夜棉花没卖出去,那老伙计就急眼了,说那天是喝酒喝糊涂了,划了根火柴就把一车子棉花点着了。那棉花一着,救火车也拉着笛来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从308国道上飞驰来一辆212吉普车,那吉普车急刹车停下来,车上就下来个穿一身牛仔装,脚穿旅游鞋,扛着长镜头照相机的女记者,下来车就“噼哩啪啦”拍起来,拍了一阵子,就拿着录音机访问起棉农来。
她,就是白杨,专门来明查暗访卖棉难问题的。她原意为趁着慌乱自己采访完一走了之,没想到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
在现场负责治安保卫的派出所的民警和一些乡镇领导工作人员以及一些临时顾用的保安人员,发现这个情况就马上过来阻止。
白杨一看有人来阻止立马就想跑掉,她很是马利地奔向了没有息火的吉普车,可一进去,一踏油门知道坏了,事先有人已经把车钥匙拔走了。
她被团团围住。
于是,她从车里下来,就在她下来的时候,派出所的所长走到她跟前,上去就想抓她。她一闪身把那派出所所长闪了个踉跄。那派出所所长是警校毕业的也会两下子,两个人就过起了招。在他们过招的期间其他人就收掉了她的照相机录音机等采访工具。
白杨掏出记者证,大声对抓她的人说:“我是记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