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17个村被查出重大问题,9名村支书被判刑或取保候审。“孟大胆”搞“清村账”,创新出“村会计职业化、村财务法人审、村支部和群众实施监督”的新机制。
第一章清村账顺民心
1.
我是《大众日报·农村版》的记者,本人也是纯农村人出身,虽然工作在省会城市济南,不过,因为工作的性质以及根在农村,所以一直与农村人和基层干部有密切接触,有些新闻线索就是平常唠嗑唠出来的。
“农村工作有三大难,那就是——财务账、土地事、选村官。其中,最关键的是财务账。”我的三弟徐秋林时任乡党委书记,是从农村基层一步步干起来的,几乎所有涉及基层工作的“脏活累活”都干过,因此只要一见面,就愿意向我诉诉苦,“上级部门布置工作就跟吃炒豆似的干脆利落,可到了下边,到了乡村干部这里就不是下文件那么简单了,许多具体情况需要考虑、需要解决,解决不好的话,就会受夹板气。你听说过这样的比喻吧?‘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所有的线都往基层这一根针的针鼻里纫,不管纫不纫得上,都得纫’。其他的工作还好说,只是‘财务账、土地事、选村官’这三大难,就像火山口一样,基层干部坐在上面,不一定什么时候爆发,那就不是纫线的问题,而是要认命了。”
事实上,在2006年国内全面取消农业税之前,这种“上级文件—基层工作—群众意愿”之间的矛盾体现得尤为突出,并以“三提五统”为直接矛盾点。这里所说的“三提五统”,是指村级三项提留和五项乡统筹。其中,“村提留”是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按规定从农民生产收入中提取的用于村一级维持或扩大再生产、兴办公益事业和日常管理开支费用的总称,包括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乡统筹费”是指乡(镇)合作经济组织依法向所属单位(包括乡镇、村办企业、联户企业)和农户收取的,用于乡村两级办学(即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修建乡村道路等民办公助事业的款项。
如今,随着农业税的被取消,“三提五统”等已经成为历史词汇。不过,其涉及的相关本质问题却以其他的形式延续下来,比如徐秋林说的那个“三大难”,即财务账、土地事、选村官。为了把历史脉络理清,进而找到事物的本质根源,最终彻底解决长期困扰农村基层干部的种种问题,就让我们从取消农业税之前的本世纪初说起,那时也是我所在农村地区出现矛盾点最多或者说最激烈的时段。本章重点记述的是“财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