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表扬稿 第三篇 张友秋 1(第1页)

张友秋

这是写在十年前的稿子,那时候张友秋就走在了前头,企业发展很快很大,后来,也就是2017年的最近他出事了,说是企业上市造假,他被免了董事长职务,可他的做法是对的,是国魂类的人物,犯错不怕,只要改就是好同志。

一金秋启示录

11月份的一天晚上,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间一条消息报道的是全国科技推广高层论坛会,会上提出的一句“企业为中心”的话,让记者好为自己采访对象的先见之明而感慨。

在盛产棉花的“银夏津”,山东金秋种业公司董事长张友秋接收采访时像一个理论家似地提出“科技推广应以企业为主”。记者问他这个话是谁说的?他回答“我说的。”再问他“有什么根据?”他回答“实践。”

好大的口气,好牛的回答,好一个实践出真知的企业家!采访就抓住这个主题进行。

于是就写出了四篇《金秋启示录》。

启示之一的题目是:让成果变成名牌。一个民营企业,一个设在鲁西北的农业科技企业,能登上“中国名牌”的金榜,谈何容易?这应该说是“科技推广应以企业为主”思想带动的成果。企业为主怎么为主?没有金刚钻岂敢揽瓷器活?“活秋牌”成了“中国名牌”,谁不服气?企业要进行科技推广有名牌在手岂不顺风驶船?科技创新才是新,胡总书记十七大报告二讲科技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他们的创新精神让人钦服。质量过硬才是硬,他们的产品质量让人信服。百姓的口碑才是丰碑,名牌加丰碑,这样的经营理念让人赞叹。企业好不好?质量行不行?市场认不认?看看金秋是怎么把成果变成名牌的就一切都明白了。

启示之二的题目是:企业客变主,能治“肠梗阻”。记者有个同学在乡农技站,近年来很不像样子,见到后就说“远看像个要饭的,近看像个逃难的,仔细一看原来是农技站的”。农技推广工作线断、网破、人散成了不争的实事。科技成果再靠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推行行不通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如何做?成了上下都在探索的问题。山东金秋种业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铁肩担道义”,“替天行道”,本是政府的事,让过去依赖政府的事,现在企业要挑起来,谁让他干了吗?谁要求他干了吗?并没有。那么他为什么要干呢?记者的有感就在这里,一从觉悟上讲,张友秋这个出身农家深知农民不容易的企业家是个有良知的企业家,是个有着政治觉悟的企业家。这样的企业家并不是很多,他能从取得利益最大化上面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