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值得骄傲,他太值得骄傲了。
因为,他创建了一套村级管理新模式。
为什么一个县若干个村,而大部分的村村还是那个村?根本的原因是管理机制的落后,村里就那么几个党员成立一个党支部,党支部就是党支部好多既不管党务更不管村务,村里选了那么个村委会,村委会和党支部老弄不清谁和谁是咋回事,一会村民自治了,一会加强党的领导了,几十年不变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谁又去根据市场经济和特色社会主义来改革村级的管理模式?
许明显大胆地做了。
改革多种情况下是逼出来的,俗话说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许明显领导的前社庄每一次跳跃也就是每一次改革,都是在路走得走不下去了时发生的,搞承包是再不搞就会饿死的前提下搞的,不然谁会去冒险?种棉花是在单纯种粮已无法解决温饱的前提下搞的,不然谁会做这种难?种菜呢?种了,可发展到只是种了却又过剩了,稀为贵变成多成泥了,再不想办法就要前功尽弃了,所以才有许明显的再次出手。“摸着石头过河”,他一次一次摸石头,一次一次地过河,这一次要过得河可是一条更宽更深的河,如果说当初只是被逼出来的“没有办法的办法”并没有认识其重要意义的话,现在,用“科学发展观”来重新认识便认识到了许明显所具有的价值。
改革体制。村里的“两委”体制能改吗?多年沿袭下来的集体经济模式能改吗?农民的劳动归属能改吗?社会主义的农村政权设置能改吗?“什么能改不能改?什么主义不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改黄瓜怎么卖出去?日子怎么富起来?前社庄怎么才发展?”许明显的胆大呀,他提出来“要搞农村经济的公司化经营”,1990年村里注册成立了新华实业总公司,作为党总支书记的他出任总经理,支书当总经理不是党员干部搞经商吗?党总支不就变成企业党组织了吗?经济和政治分得清吗?村里的党组织建设怎么搞?等等,一大堆问题提到许明显面前,他就采取“不争论”,你提你的,我干我的。接着他就开始动千古不变的农民概念,提出“让农民不再是农民”,把村里分成农业、工业、商业三大块,全面实行亦农、亦工、亦商,三大块,注册三个公司,成立三个党支部。三个党支部的书记由党总支的三个副书记担任,三个公司的经理由三个支部书记担任,原来的村委会只设在农业版块,承担着按上级设置的职能,与上对口,承包一些村务,既不是村企业分开,也不是村企合一,村委会就是村委会,企业就是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