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表扬稿 第五篇 李京堂 2(第1页)

“人生如歌”的激情

——有感(下)

不能不让人感动!

不白活一回,难也吓不倒谁,李京堂矢志实现村村通的事迹让人感动。

作者驾车行驶在沂水,大路、小路、山路、平路、乡路、村路、县路,一条条接着一条条,越走越从心底里面发出感慨:这都是李京堂和同事们修得路呀!

作者驾车行驶在沂水,走过一条条路的同时穿过一座座桥,每穿过一座,不由地就会惊叹:真是奇迹呀!

作者驾车行驶在沂水,走过路,穿过桥的同时与那些大客车、小客车擦肩而过,听说这里村村通客车,出门就有站时,不由地也就激动起来:真是了不起呀!

沂蒙山,心目中的沂蒙山,那个革命的老区,那个条件艰苦的沂蒙山,那个当年八路军和国军打仗时都没有路可走的沂蒙山,如今,村村通了,山山通了,功臣呀,历史的功臣。

5年时间,在李京堂当交通局长的5年,是他激情迸发的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他创造了奇迹:农村公路总投资6。13亿元,完成农村公路柏油化1740公里,总投资6400万元,建设了113座农村大中桥梁。安装了400个站点牌,101个站点棚,11个停车港湾,开通了15条客运线路,19个乡镇1040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硬化路,通达率100%。为了人们的出行,全县大客车、小客车先后开通219辆,更新公交车40辆,新上378辆出租车,111万人受益。

要想富,先修路。要想活,车辆多。这是真理,李京堂把这个真理写在了沂水大地上。

沂路难难予上青天,修路难再难也得干。

坐车难难予吃饱饭,通车难再难也得通。

难的倒的是个笨蛋,难不住的才是英雄。

作者永远不会忘记,李京堂面对作者的采访含着眼泪诉说父亲去世的情景:半夜里,父亲开始肚子疼,疼得直冒汗,接着就鼓肚子,越鼓越大,村里没有大夫,得往县城送,往县城送,村离县城15里,没公路,从山上下来,只有一条窄窄的山路,没有车,有车也没有路可走,只有用人抬,用门板,前两人,后两人,抬的速度非常慢,一小时走不了5里地,没等把父抬到县城,父亲就去世了。讲到这儿他讲不下去了,他哽咽了。那个时候要是有路,有一条能跑车的路,就是能用平板车拉着跑,父亲也不可能死在路上那时候他只有18岁,他咬着嘴唇下决心“将来一定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