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章让红豆杉走进百姓家的吴冬冬
见到吴冬冬,第一感觉这是一个踏踏实实干实事的人,他和他的搭档赵玲玲确实为齐鲁大地的林业事业干了一件实事,那就是在山东省林业普查没有一棵红豆杉的基础上,成功引入并繁育出800亩数万棵红豆杉,不仅被人们称为“红豆杉人工繁植齐鲁第一人”,而且为环境改造与保护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做了一件实事。
一
吴冬冬出生于江苏盐城一个教师家庭。身为小学教师的父亲,在工作之余喜欢侍弄花草,每每见到一盆奇花异卉,就舍不得离开,蹲下去观察再三;如果亲朋好友送来一盆花卉,那就是给他的最好礼物。
上世纪60年代,在3个子女陆续出生之后,父亲经常带着孩子们在院子里栽花卉、植树木。“我对花草树木的特殊感情,就是那时候一天天培养起来的。”吴冬冬感慨道。
在吴冬冬初中还没毕业时,父亲就把他送进盐城戏曲学校。在那里,他学发声、炼身段、习文化,样样都学,不过本功则是淮剧。毕业后,他进了当地一家剧团,走南闯北演出淮剧。
3年后,吴冬冬离开剧团到建湖县物资局报到,成为一名国家干部。上班不久,他就被单位派驻南京办事处做业务员。那个时候属于计划经济时代,而且物资紧缺,需要统一调拨,因此在物资、供销系统工作是十分令人羡慕的事情。吴冬冬干了6年,不仅干得风生水起,还积累了许多经验,更交了许多工作上的朋友。
时光如梭。到了1994年,吴冬冬突然告诉亲朋好友自己下海了。当时的物资系统依然在市场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吴冬冬看来,全国改革已然加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不但势在必行,而且势不可挡。果不其然,在他下海的第二年,全国物资系统的经营开始走下坡路,之后作为一个部门分崩离析。
下海后,吴冬冬投身到建筑工程行业之中。当时,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个行业的广阔市场空间,他则认为随着各地大搞基础建设,建筑业会逐步升温,生意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开始的几年,吴冬冬主要在南京承揽楼房的装修业务,2004年他带着工程队来到青岛市,给一座大楼装玻璃幕墙。就这样,在山东做了第一笔生意。当时,青岛市能够做高档装修业务的公司很少,多数公司甚至没有相关资质,因此市场竞争不强,承揽工程容易。
正是在这一年,吴冬冬认识了赵玲玲。赵玲玲现任青岛东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冬冬现任该公司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