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关注 第二篇 关注合作社 3(第1页)

合作如何能走得更远

理事会成员都是当地头脑活络的能人,议价前,他们都要做市场调查,对第二年的茶叶价格做到心中有数。立岩涧村的王永照告诉记者,合作社确定价格的原则是,既不漫天要价,也不能公司说什么就是什么。

之前数年,合作社和公司谈好的春茶收购价格一直是在前一年的基础上上浮10%—15%,但去年秋天,鉴于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蒙山龙雾公司提出,今年一二三级春茶的价格只能在上年价格的基础上分别上浮10%、5%、5%,合作社据理力争:虽然市场价格下滑,但人工费用上涨太快,茶芽采摘成本大,经过多次拉锯谈判,最终把一级茶叶的价格上浮线提到了15%。

王永照是合作社的理事之一,他说,这种价格博弈在整个采茶期随时都可能发生。春茶开采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收购价格一般隔几天就要下调一次。这时,合作社的作用就是尽量降低公司降价的频率和幅度,“降得勤了、幅度大了,我们就去找他们。”王永照说。

合作让蒙山龙雾公司也受益匪浅。谭庆志算了一笔账,近3000亩茶园,如果由公司管理,至少要聘请10个管理人员,每人按年收入3万元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现在有了合作社,这些都省了。而且在合作社内部,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一切都好说话,合作社成了企业茶农之间的缓冲带。

销售问题解决了,价格也提上来了,院东头镇的高山茶园迅速恢复起来,由原来的六七百亩扩大到现在的2840亩,年产量增至28万斤,合作社成员也由最初的156户发现到现在的2000多户。

对于高山合作社的社员来说,目前他们的确获得了可观的利润。“一年干四五十天,能收入两万多块钱。”在本村35户茶农中,王永照家茶园的收入算中上等。

每年,蒙山龙雾公司还会根据社员交售的数额,按每100元奖励价值2元的豆饼。

形势一片大好,但茶农们觉得合作应该更紧密。立岩涧村,100多亩茶园都在高山上,大约一半浇不上水,只能望天收。合作社想让公司能出点钱,或者利用他们的人脉,帮助争取个项目,把水引到山上去。但迟迟没见动静,这让茶农们有点不太满意。

还有茶农认为,把鲜叶卖给蒙山龙雾公司,虽然收购价比市场上高一些,但相比公司卖茶获得的效益还是有点少,这让某些茶农心理上多多少少有点不太舒服。

蒙山龙雾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苦笑道,5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