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二色之争 1 好紧张(第1页)

一好紧张

我心情非常地紧张,紧张的都有点喘不上气来了,在往市委书记耿直办公室走的路上我的眼皮在迅速地眨动,脑子在迅速地转圈,耿直叫我干什么?他为什么不通知无言部长而是直接叫我,而且叫我直接到他的办公室?

这在官场上是很忌讳的,这叫隔级上报,隔着你的顶头上司直接去和书记见面就有点大逆不道。这一点对于我来讲是致命的缺点,没有办法,干得这项新闻工作就是这么一种隔级上报的工作,一个市的报道不是一个部门的,尤其是全市的工作往外报那都是市委、市政府的工作。

新闻科长能旁听市委常委会,可以采访市里任何单位和部门,也可以采访书记市长,因为这项工作必须有书记市长的高度甚至高于他们的水平,一个市的工作要用新闻的形式报出去那是需要高度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其实不然在我们国家在各种媒体都是党的喉舌的前提下所谓的新闻并不是新闻。所谓的新闻只能是工作总结,工作经验,工作经验是新闻工作的主流,那么工作是工作,你工作了不一定有经验,没有经验的工作在党的领导下等于没有工作,等于不会工作。工作不出经验是笨蛋,而出经验是书记市长总结出来的,工作都有的那种干法,哪儿的工作都是好坏一二三,总结经验作为一个市里来讲一般就那么几个地方,一是市委办公室的政策研究室,一个是市政府的秘书科,再就是宣传部的新闻科,尤其是新闻科是把经验报出去的地方。

我作为新闻科长能不能干好关键的是看我能不能超出书记市长的水平,站在全国全省的角度看古渡的工作,超前性地思索,发现新闻,所谓发现新闻就是能不能总结出经验来,总结出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经验,不然一般性的经验是报不出去的。

我常说,管他对不对反正我常说,当然这种常说给我带来了不少负作用,管他什么作用反正我常说,书记市长是干活的,新科科长是总结干活的,认识干活的,我总结不出来,认识不上去,你干得再好我也报道不出去。比如说,市里近些年一直在抓棉花生产,一般的报绝对报不出去,你不就是抓个棉花生产吗?但通过新闻的角度一总结来了个“让科技一帆风顺进棉田”的题目就报出了,因为这个科技一帆风顺进棉田正是国家提倡的,科技兴国嘛,科技一帆风顺进棉田怎么保证一帆风顺的?怎么让科技进到棉田里去的?科技进棉田需要解决哪些瓶径问题?你看,这么一总结经验不就出来了。要出这样的经验就得像我常讲的小小子,小耗子,小兔子,我这个新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