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峰
周峰,曾经的孤儿,初中文化程度的“半文盲”,16岁外出的农民打工仔,如今已经成为著名的“科技二传手”,拥有6项国家发明专利、7个新型肥料证,先后推广栽种果树“一边倒技术”10万亩,年为农民增收10亿元,并致力解决堪称世界农业难题的重茬病。
一
周峰是个很难采访的人,因为他不善言谈,他手头几乎没有自己的实际材料,更没有经验之类的发言稿。笔者跟他谈,要像挖井一样一点点地深挖,最终才能挖出需要的“水”。
他讲起自己的身世时,先红了眼圈,说:“我是孤儿。”笔者这才知道,他口中的父母其实是养父母。他说父母对他太好了,还说起很多生活细节,比如小时候家里穷吃不饱饭,父母总是让给他吃,还背着他赶集给他买零食吃。他不把父母当成养父母,只是说出孤儿身世时才有一些感情外露。
他是一个孝子,说起父亲得了不治之症时他掉了眼泪。他在肿瘤医院陪着父亲,几乎撂下了所有的工作,整整一年多的时间。在父亲离开时,他的农场赔了100多万元,几乎到了倒闭的边沿。他不后悔,为了尽孝,他说舍去再多也是值得的。他还念念不忘姥爷,赚的第一笔钱就给姥爷的坟前立了一个碑。笔者深深感觉到他对亲人的真情。延深开来,是他对父老乡亲的真情,因为他要与农民同命运,所以要科技兴农,要让父老乡亲们富裕起来。
这一切,与他的人生经历应该是密不可分的。
他初中毕业后便出门去打工,而且一下子就出很远的门,打了一份很重的工。
那是1987年,与如今进城的农民工不同,16岁的周峰去的是东北吉林省的一个偏远县,干的是苦得不能再苦的阀木工。几个月后,不仅没有赚到钱,他的一个同伴还被工头打了。因为没有领到工资,他只能带着受伤的同伴逃票扒火车往回走,中途被清理下车,只能步行,走得脚板起水泡。一直到了山海关,才找到一个在那里打工的老乡借了50元钱,不仅为同伴拆了缝合伤口的线,也有了回家的车票钱。
谈起这些,周峰感慨万千,他说:“在那种情况下,我并没有被吓唬住,反而更加坚强,这就是我的脾气,不怕困难。”他还说,就是饿死也不能偷东西,再穷也不能做坏事。当他们从东北往回走时,快饿晕了,只能喝口水充饥,最后不得不去讨饭。当时家家都不富裕,讨饭也讨不到什么东西,同伴就商量偷些吃食。周峰气恼地打了对方一拳,说:“我这一辈子饿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