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部长到
就这样我把我们该得到的钱都得到了,白杨、井车都很高兴。当然我并没向白杨说我怎么样到耿直书记那儿告状的事,如果那样说就等于说我是个没有用的人。我要继续把那套方案做完才是真正的目的。《山东日报》头条发了《二色之争》并配发了《来自古渡发展民营经济的报告》,《关注》专刊出了,电视专题片做了,一切准备就绪,就缺研讨会了。
研讨会是耿直书记最重视的问题,他专门把我叫他的办公室求我尽快落实。
说白杨厉害人家就是厉害,她组织了一帮子官员和专家,北京的有3个国家级的专家,省里有3个专家,最厉害的是她请省委宣传部领导亲自到场主持。
不可思议,简直不可思议。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就是我在白杨为儿子画展招待客人的宴席上见到并受到其表扬的那个车部长来了。
而且是兴势动众地来了。
警车开道,三辆警车,前边一辆后边两辆,亮着警灯,拉着警笛,“喔――喔-――喔”,一路呼啸。所经街道一律戒严,戒严街道两侧全是警察,好多提着警棍。警车后面是电视台的记者专车,是一辆揭去帆布棚的212吉普车,上面有抬着摄像机的,有端着照相机的记者。然后是长长的车队,第一辆是古渡市市长的车,后跟着几辆副市长的车,然后是古渡市委书记的车,后跟着几个副书记的车,再后边是古渡各局长、厂长等官员的车。古渡的车后面是东城地区的车,也是分地区行政公署的和地委的-,再后面是省里的车-――。那些车呀,我大约摸数了数共有31辆大小车。部长在哪辆车里鬼才清楚。我在那辆揭去了帆布棚的吉普车上,装模作样地端着一个照相机,所谓装模作样就是那照相机里并没有胶卷。
浩浩荡荡的车队进了古渡棉纺厂,一大片车里下来一大片人,一大片人里一大片各级官员,棉纺厂的厂长拿着一个扩音器站在一片人前面作汇报,汇报完了,一片人涌进车间,从南面进去从北面出来,车间一个连着一个,前纺后纺细纱粗纱织布整理。刚从织布车间出来,那耳朵里的织布机的轰鸣声还在轰鸣着,无言部长跑步来到我的面前,喘着粗气,一副兴师问罪的样子,把我拽了一把,像一条恶狗叫似地问我:
“白――杨-――呢?”
我被他兴师问罪的样子和恶狗似的声音惊呆了。不知所措地呆在那儿。
“喂,问你呢?白杨呢?”
我预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不知如何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