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点火煤的报道成功了
来拍新闻片的叫霍士章,挺高的个子,魁武的像铁塔,他是地委宣传部新闻科的可还兼职着山东电视台聊城记者站的记者,小鸡站在门槛上--里外叼食。他扛着一台摄相机,那么大的机器放在他肩膀上就显得小了许多。他总好跨着腿,身体前倾,他老是拿出试光镜试光,显得那么专业,其实他是业余的。
拍摄一条新闻需要许多镜头,每一个镜头都十分具体,根据霍士章的按排,第一个镜头拍点火,新闻讲究第一眼就抓住人,这需要表演,谁来当这个演员,当然是“教官”李福江,他特具表演才能,让陈作民用铁夹子夹住一个点火煤展示在镜头前,自己拿出火柴抽出一根也在镜头前展示,意思是说“看见吧?一根火柴将把这块蜂窝煤点燃”,霍士章一声令下,“教官”划着了火柴,火苗儿向煤体点去,煤被点燃了,冒着青丝丝的烟,那烟味里有浓烈的黄磷味。有没有毒无法j测试。
这是一种格式,要知后事请听下回分解。
分解的第一步是蜂窝煤炉点炉难,你看“教官”这番折腾,用斧头劈了一堆的劈柴,抱了一抱的麦稭,搬来一个铸铁的蜂窝煤炉,先把一把麦稭点燃了塞进蜂窝煤炉,然后把劈柴一块一块地往炉子里投,狼烟滚滚呀,当把蜂窝煤用铁夹子夹着放进炉口后那狼烟越加的浓烈。霍士章扛着摄相机前前后后的拍,拍的他是大汗淋漓,体恤衫全都湿了,西式裤子已经湿了腰,红腰带湿了后染红了腰和屁股,跟女同志来了月经似的。
“教官”的热情更加高涨,最明显的表现是“哭”,你瞧他那眼泪像断了线似的一个劲的流,伴随着鼻涕也一起流,眼泪从眼角顺着鼻沟流到鼻眼处汇集到一起,在嘴巴处汇集成流,流到胸前,他胡拉一把脸,甩一下子手,手上的水甩湿了一地,他一半是热的地半是烟熏的。
这组点火难的镜头拍完后开始拍一根火柴能点燃的点火煤,还是那个铸铁的蜂窝煤炉,把火熄了,把煤球和劈柴掏干净,“教官”夸张性的从火柴盒里抽出一根火柴,举到镜头前拍一个特写,又拿一块点火煤举到镜头前,然后划着火柴点燃点火煤,点火煤立时就点着了,冒着青烟,“教官”用铁夹子夹了放进炉眼,顺便夹了两块蜂窝煤垒进去,不大一会儿炉子着了。
炉子着了之后这才拍摄点火煤的制作过程,那时候还没有商业秘密之说,所有配方都在镜头前公布,先是锯沫,很细的锯沫,特意加工的像细土一样,其次是油,机油和柴油的混合,三是粘合剂,一种白色的液体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