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步兵连2 古渡情(第1页)

人是一种不好预测的动物,当我在那种极端的环境中看到如此的景象时,我的大脑几乎成了一个泥潭,不,不是泥潭而是一缸浑水,一缸而不是一坑也不是一河更不是一江一海,在那个小小的山沟里只能有水缸而不会有河江海,这是在我人生中特别重要的一个阶段,记忆在大脑里,永远都是清楚的,那个女知青,已近五十年,她还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思念她,让我想她,每当思念或想起都有一种激情伴随着。如今我老了,这天联系上了我的老战友们,是耿树台,那个我们家乡五股道村的耿树台,他从另一个战友白文才处得到的我的电话在,白文才是在魏保岭那儿得到的我的电话,耿树才联系上了我,又将老连长李HZ,指导员李永贵联系上,老战友们必然想起了那年的野营拉练,想起了甘肃岷县普麻赵家沟,也自然想想起了那个女知青。

我的幻觉出现了异样,眼前的这个景象转换成了我与我心中的她在古渡相见的一幕。说来就该怨那月亮,谁让这儿的月亮和那儿的月亮一样的明亮呢。

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明月僧唤舟。

不,这地方不是有意选的,确实是到了那儿后才发现的,这景致不就是这两句诗吗?只上过四年级小学的我是不知道有这两句诗的,怎么可能呢?一个半文盲的人怎么会有如此的雅兴?她也不知道,这一点可以确定,如果她知道这两句诗的话肯定会表达出来。她和我都不知道这两句诗,可就是在这不知道这两句诗的情况下进入了这两句诗的景致里:

夜静,是的,是夜静,吃过晚饭一大会儿了,太阳落了,星星出来了,默默降临的夜色开始宁静了。小桥,是的,是小桥,一座叫作“青年桥”的小桥,拱起来的那种,像一架弓弯在那儿的那种小桥。人横笛,是的,是有人吹笛,不过不是站在小桥上,而是在小桥下来沿河边北去后挖运河时堆起来的土丘叫作凤凰岭的小树林里。

古渡,我们所在的这个景致地是个渡口,是一个古老的渡口,据说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尽管文化大革如此革命也没有革掉它的命,它依然存在着,古渡人是很有文化品位的人,到叫作“进德会”的公园去,好多人放着小桥不走而偏要在这渡口坐船。古运河不宽,围着进德会公园转了多半个圈,成了公园的自然围墙,公园只在南边拉了一道墙建了个门楼,设一门卫。渡口处在河面上横一根麻绳,彼此两岸栽了木桩系上,河面上放两只小船,供人们来往,全是自助式的,没人看管,随便过去过来。说到这儿你明白了吧?渡口有了,小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