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清的滋味,酸溜溜了话语。不合拍的信息,谁家欢喜谁家愁?”——卷首诗
夏棘青主持的“专题讨论会”,在博客间激起热闹的浪花,一日总点赞量突破两万,收集意见三千余条。“毛毛虫”的拥泵早已不限于“花样共享时”最初的人群,原本关注现代休闲、娱乐的粉丝们,早已被东江新城热辣的居民超越!
不但如此,“毛毛虫”左突右撞的话题攻势,甚至打破了东江新城的地域局限,在整个东江新区形成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力。这种影响甚至延伸到了北岸等待动迁的人们、申请经适房的住户之中。
“啧啧,章哥、金老弟,看昨晚的‘花样共享时’没?那‘新城夜话’可够嗨的!”东江大学城市建筑规划学院杨晓翰教授,每周一傍晚必定拽着新闻传媒学院副主任章量升、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金晋,一起打场羽毛球。
“看了,风头正劲!”金晋见球飞来,用力挥拍,想狠狠来个扣杀,不料羽毛球突然转向,他空使那么大的力气却没接着,整个人控制不住地向前冲出好几步。总算控制住步子,忍不住摇头,“那博主‘毛毛虫’在居民中的影响力,比我们专业研究团队大多了!”
“呵呵,怎么听上去一股酸溜溜的味道?”杨晓翰看着他的惆怅,有点想笑,“你不是正在那边调研吗?怎么,他开的话题,你没关注到?也没收集过数据?”
场边的章量升也赶上来揶揄,“那金老弟你可就傻了啊——‘毛毛虫’抛出的几个话题可不能小看,虽说看上去就是居民五花八门的抱怨和要求,可其中反映的信息,却是来自基层群众最实际的生活需求,你们社科专业可主攻这个!连我看了,都没办法睡觉!”
章量升昨晚一时兴起,想起一个多星期没关注的“花样共享时”,爬到网上一看,激动得睡意全抛,悄悄蛰伏在“新城夜话”版块里,一条一条琢磨“毛毛虫”的发帖,还有粉丝们的反馈,甚至还匿名注册了账号,跟了两个帖子——那感觉,有点象小时候半夜偷吃白砂糖,挺刺激的!不过,这可不能和眼前两个老友说。
金晋被他俩挤兑,心情更见糟糕,连挥拍都没兴致了。
“我不是没考虑到那个层面,只是东江新城刚启动入住不到一年,百分之六十五的面积没交付,五分之四的住户没入住,所以思路和区府基本是统一的——先重点关注居民日常生活保障,比如说购物、就医、交通等,然后再考虑休闲、娱乐。谁知那‘毛毛虫’根本不按规矩出牌,东打一榔头西击一棒槌的,反而引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