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的号角吹响了快节奏,青春的忐忑在竞争中期待成长。特设的赛场未求胜负,只为打响和谐的攻坚。”——卷首诗
东江新城街道办事处临时将会议室改为面试场。新小孜与二十多位笔试合格者排了队,五个一组参加社区工作者面试。
李维生本想下周再商定人选,按规范程序逐步执行各种人事手序,四月上旬再通知录用成员参加集训。
可项葵生感觉五月就将迎来集中入户“攻坚战”,仅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带新人培训、熟悉环境、了解工作步骤,草草上阵的“兵”肯定没法打胜仗。
所以,他直接上网联络新区民政负责人,汇报了当天的面试情况,请求特殊时期简捷录用程序、尽快让合格人员进入试用,以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开展技能培训与实践训练,避免集中入户时自乱阵脚;假使在试用过程中,发现有人技能与素养不能匹配居民服务需要,也来得及调换或补充。
“葵生,你的提议是合理的。”民政负责人在网上点赞,“我马上和蒋区联系,帮你们争取特事特办。到集中入户时,社区工作队伍需要团结一致,做到‘工作有合力、行动有效率、服务有热情’,不然,你们乱了,迁居群众更乱,对新城建管、服务都会失去信心!”
一群面试者坐在会议室里,等着李维生通知面试之后的步骤,并不知街道、新区正转着脑筋,预备尽快把他们推上“火线”。
新小孜坐在其中左右打量,看到面试者都是四十岁以下的年纪,确信谭鸣声告知的消息——区府在认真落实上级有关优化社区工作者结构的部署,积极促动中青年力量加入社区自治队伍。
不仅如此,在之前面试时,她与另四个面试者同为一组,知晓其中两个本科生来自东江大学社会科学院,另一个在社区工作过数年、有相对成熟的居民文艺活动组织特长,还有一个积累了物业服务与管理经验。
这样的竞争让女孩儿开心却又忐忑着——她并不明白自己有何特长可以超越竞争者进入社区工作队伍,亦不了解东江新城未来自治队伍的岗位与职责设定,更不清楚如果自己进了社区工作队伍能获得怎样的职业定位与发展……但起码,未来的工作不会象母亲之前担心的,就是调解居民矛盾、说和夫妻婆媳争吵、四处喊着喇叭提醒收衣服、挨家挨户发通知收水电煤费。按谭鸣声之前告知的消息,那就是:东江新城街道致力招募不同知识、不同技能的中青年队伍,是期望创新社区管理方式,并融合现代技能丰富群众服务内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